双减背景下,结合五育并举的小学数学课堂教

摘要

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前进,中共中央国务院又明确提出了适应中国当代历史发展需要的新教育观—"五育"并举,而这里面的"五育"是包括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在教育双减背景下,要全面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就必须坚持将五育置于课堂之中,让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学生也对课堂充满了热情、快乐、兴趣。要想形成这样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结合五育并举来进行,具体应该如何结合五育并举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五育并举双减全面发展

一、课堂中渗入良好行为,唤醒学生的德育之美

五育中德育居于首位,对各育的实施都具有导向保证。为了学生能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必须要紧握住德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时刻渗入良好行为的养成。拥有良好的行为,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素质,而且还可以为学习文化知识做基垫。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时要充分的唤醒学生的德育之美,在文化知识学习中促进学生的良好行为养成。

老师们在教育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在学习上总会存在着很多不好的情况,例如:姿势不端正,说话不清,容易讲粗口,写笔记不全等,甚至对待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也会有做的很草率,字迹潦草等,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出现学生没有及时完成作业,或抄写别人作业的情况,种种的不良行为都在告诉我们,学生正在对自身不负责,更说明了教学上德育之美已经在慢慢的沉睡,那作为教师的我们理应唤醒学生的德育之美。在教学上要时时注重坐姿,言谈等,逐渐的深入到了学生的内心,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也就为后来学生的为人打下了基础,同时更要小心不及时完成作业或抄袭他人的作业的情况下,会在不久的后来产生学生在考试时抄袭他人,甚至还会在将来产生更加恶劣的行为。因此,当得知上述的各种不良行为正在产生时要及时立马纠正学生,在必要时进行沟通,并要让学生互相监督,以避免以前发生的现象再次发生。所以,在课堂开展适当的道德教学是十分必要的,既能够增强学生的良好行为的形成,更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行为的基石。

二、借助游戏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体育着重在于使中小学生掌握健康的运动常识、技术、体力、体质、意志等,常在体育课中有体现,那怎样把体育精神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呢?比较简单的方式是游戏,游戏可以让体育精神走进课堂,而且游戏本身很容易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针对意志力相对较弱的小学生们而言,要想向一堂40分钟的课堂中获得知识,这时游戏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游戏中获取快乐

一堂快乐的课堂比一堂生硬呆板的课堂,学生会更喜欢一堂快乐的课堂。而学生的快乐也少不了游戏,因为它最根本的目的便是使他们愉快的进入小学数学课堂,并体验到数字游戏课堂的乐趣。在进行《平移与旋转》一课的教学中,平移和转动的情况在他们中也曾发生过,而且他们都曾遇到过,只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完全了解"平移与旋转"中的"平移""旋转"这二种数学专有名词的含义。所以,我在课堂教学中用了一点小心思,并创造了一个游乐场的环境,游乐场一直是学生们很喜爱的场所,同时也是学生们享受乐趣的好场所。将他们最喜爱玩的游乐场带到了课堂上,化枯燥的课堂教学变为了热闹起来,也就能够让他们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去愉快地学习数学。走进游乐场之时,老师每发现了一个项目,让学生们用动作将该项目的基本形状模拟了起来,然后再让他们将刚才模仿的游乐项目按动作形式加以细分,就很快会分辨开来了。当学生们怀着愉悦的情绪完成了游乐场之行后,再去认识平移和旋转的基本操作方法就很简单了,并且对刚才学到的数学知识也不仅会了解,而且还能运用。

(二)游戏中巩固知识

孩子的天性就是喜欢玩游戏,游戏对于他们来说,他们一定十分乐在参与。在游戏中,他们不但认识事物,而且获取成长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因此,我们把游戏和教学合起来,可能就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果。那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练习里,可以适当得以游戏的形式来巩固知识。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必须摒弃传统的练习形式,用各种活动的方法设计提问,以充分调动孩子对掌握几何的浓厚兴趣。同时针对各种类型的提问,也能够利用各种方式的活动加以训练积累知识点。如"口算小大师"、"笔算小霸主"、"断案高手"等。通过这种教学活动可以使学习者在愉快中学习复习,并巩固学到的东西。

(三)游戏需要互动性

在游戏教学中,教师并不是一个旁观者,应该与学生一起融入到游戏中。本来他们注意力就相对不稳定,单调的课堂教学也容易让他们精神涣散,注意力更加不坚定,想要让他们迅速克服这种不好情况,就必须创造出一种活动的情境,使课堂教学变成一出戏,同时又能够使他们的思想保持活动中。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在孩子们认识二分之一后,也就是单纯的在使用手上的物品进行折一折、画一画、分一分来去认识分数,读分数,那这时候学生对学习分数的兴趣会大大的降低,俗话说,再好的东西,吃多了也会腻,学习也一样,再好玩的游戏反复玩也会慢慢缺乏兴趣。[3]所以,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出具有创新意义的游戏,让课堂化成一出连续的精彩电影。

三、运用图形鉴赏,充分挖掘学生的美育能力

美育本身就是使孩子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引导他们去体验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让他们的全面发展能力得到提高。而小学数学的课本里就有很多的图形可以供学生进行感受、鉴赏,甚至可以让学生去创造数学中图形的美。在小学数学课本中,主要是体现在图形与几何的这块教学。针对整个小学而言,图形与几何的安排是立体-平面-立体的顺序进行的,而且对于个个内容是呈现螺旋式上升的方式进行,使得美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得以不断升华,进而促进知识的形成。

因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实物和模型让学生去辨认几何图形。而这些实物和模型大多都是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例如:水杯、冰箱、篮球、积木等,这些实体和模型,让我们的认识变得比较简单,并且也比较直接,至于对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体、长方形、正方形等的认识,则相对简单了许多。然后由实物转换到几何图形,者也能够让学习者的抽象思维与空间概念得以开发。所以,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生活中的实物来帮助教学,让学生充分累积图形与几何的知识。

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当老师们在教授图形和几何的基本知识之后,当然也离不开实物等简单的教具和学具。当他们在掌握图形和几何的基本知识之后,就主要通过对事物,通过观察、研究、对比等手段,来了解到事物的基本性质,从而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知识点。所以,老师在课堂上要非常重视学生直观教学,让他们于实际,训练学生的活动意识和操作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发现能力和空间观。比如,对学生讲授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老师一定要介绍生活中长方体的材料,如:粉笔盒、铅笔盒等物体,再让学生对物体进行观察分析,然后让学生思考一下在生活中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有哪些的的广泛运用。又如,对梯形的面积教学时,可以先请同学们亲自去剪一剪,拼一拼,在自己的动手操作下,理解到梯形面积公式的由来。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很明显的告诉了我们,通过观察,操作实物,就能很准确的把握住要点,也很显然的点醒我们,实物与几何图形之间有着不可断裂的纽带,更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的关键。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的出现,使得实物教学可以在多媒体中呈现,同样也可以让图形与几何的课堂教学一样形象化。通过播放几何图形的动态视频,形象地展现出几何图形的运动或变化,使得学生可以从每个方面去观察图形的特征或变化,更快地突破难点。而身为老师的我们更要主动地掌握多媒体技术,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提高上课效率,提高读书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想办法突破图形和几何这个模块,美育的能力必不可少。借助美育的图形、实物、模型、更甚至需要用到多媒体动态图形,或者视频来理解几何图形的特征,使得学生在具体形象的物体中轻而易举的理解到几何图形的特征,而且还能很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四、巧妙运用动手操作实践,让劳动之美在课堂中发光

“劳动”这个词语一直在教育里出现,但是真正把劳动放进教育里,却少之又少。那要想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劳动之美,必然少不了"动手"这两个字。教师们潜移默化的利用动手操作来去渗透小学数学课堂,并以此培养了学生的思考意识和探索精力,进而还能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各种的物体来去获取数学知识。教师们还能把数学知识和动手作业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动手作业中循序渐进地得到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再而,动手操作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兴趣。旧课堂重在于讲解重点知识,相应做些针对练习,这样的课堂大大消减了学生对学数学的热情。为了改善课堂的生硬呆板,教师适当的运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去讲解数学知识,可以很大程度地调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积极性,从而自己主动去探索数学知识。

最后,动手操作更有助于改善旧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单一模式。在课堂内,老师们能够把小学的数学课堂内容与实际动手操作过程进行的互动融为一体,给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打开了一扇窗,而且还能使中小学生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快乐。这样的数学课堂中,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强项,开发潜在的能力,使得学习成效得到显著的提升,从而获取全面发展。

五、总结

在双减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再次进行了课堂改革。原本的小学数学课堂的侧重点本来就在于智育的,也就是通过生硬的语言去介绍数学知识,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他们的积极性就可以说是低的可怜了,更甚至学生们在课堂里根本体验不到乐趣,也提不起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为克服课堂教学的生硬,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推动基础教育改革,提升义务教育品质,强调五育并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建议。这其中的四字"五育并举",又再深刻的警示了人们,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落实以品德为先,以智育为重,体育运动为本,美术为根,以劳育为荣的指导原则,让课堂教学多样化,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课堂里进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雨宏."双减"背景下,结合五育并举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9)

[2]邓娟.设计有价值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钛学术.

[3]徐原慧.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思考[J].教师,(1)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