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一直在培训班学习的孩子和从不参加培训

今天看到了这个标题就点进去了,很好奇这个伪命题是怎么论证的,结果里面写着“不同就是,从小一直参加培训班学习的孩子家里比较有钱,长大后生活压力比较小。”

这话初看有些扎心,仔细琢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网上有不少说法,比如“不要过度迷信培训班的作用”、“不要夸大培训班昂贵的玩具和教具的作用”、“培训班会透支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这些说法是否正确,姑且不谈,我们要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送孩子去培训班,目的应该不是让孩子沦为学习的机器,而是希望通过系统的教育开发孩子的智力,拓展孩子的眼界,既然如此,那么要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肯定不止是培训班。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可以尽量不去拼财力,不去内卷教育,却让孩子依然拥有更多选择这个世界的权力呢。

《父母的语言》中,达娜·萨斯金德(Danasuskind)博士给出了一个结论:按照一年52周计算,在儿童4岁进入幼儿园小班之前,高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孩子之间,就已经积累了高达万的词汇学习差异。

这个结论间接表明,孩子在家里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多的,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1、日常沟通

日常在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时,涉及的知识面尽可能广。父母通过高频率正向语言的良性刺激,是可以提高婴幼儿智商和认知的。父母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可以看「亲子沟通」怎样让孩子的心里话对我讲?

2、亲子游戏

日常可以和孩子玩一些棋类游戏,比如五子棋、象棋、围棋、军棋等。这些对孩子的逻辑思维、计算能力等非语言能力有积极影响。有的家长可能担心自己不会,其实和孩子一起边学边练更有意思。还有其他的游戏可以看这篇0-6岁的幼儿如何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3、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美国教育部出版了名为《帮助你的孩子成为阅读者》(Helpingyourchildbe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