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和工作
课堂笔记
玛利亚·蒙特梭利博士是教育史上以为杰出的育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意大利史上第
一位学医的女性和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的主张与教育理念对社会教育与儿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
年8月31日,玛丽亚蒙特索利出生在意大利安科纳地区的基亚拉瓦莱小镇。他的父亲亚历山德鲁是当地烟草厂的主管,母亲瑞尼尔斯托帕尼是一位贵族,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博学多识,虔诚、善良、严谨、开明,舅舅是地质学教授。作为独生女的蒙特梭利深得父母宠爱,受到良好家庭教育。因此从小便养成自律、自爱的独立个性,以及热忱的博爱胸怀。
5岁时,因父亲调职而举家迁居罗马,这次搬家开始了她的求学生涯,成为了她人生重
要的开端。蒙特梭利虽是独生女,但父母并不溺爱她,而是注意对她的教育,如:要求她守纪律,同情和帮助穷苦和残疾的儿童。因此她幼年时就特别关心那些不幸的儿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蒙特梭利从孩提时代起,她的自尊心就非常强烈。有个老师对学生很严格,很权威,不尊重,不关心。有一次这位老师曾用略带侮辱的口吻提及她的眼睛,为了抗议,蒙特梭利从此不在这老师面前抬起“这对眼睛”,她认为孩子也是一个人,也需要受到尊重。在安科纳上小学时,蒙特梭利也表现出关心、帮助其他儿童的倾向,对教师轻视儿童和侵犯儿童人格尊严的态度和行为极为反感。
12岁小学毕业,在当时小学毕业后的女孩如果还能继续上学那也只能在教会学校上学。可是她不想上教会学校,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很喜欢数学和科学学科。她跟她母亲说她要学技术,要学习数学。
13岁时她选择了多数女孩不感兴趣的数学,进入米开朗基罗工科学校就读。且于年时以最优秀的成绩毕业,奠定了数学基础。中学毕业后,在进入国立达芬奇工业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与自然科学。
十六岁(年)进入工科大学,专攻数学。因后来发现对生物有兴趣,于年进入罗马大学读生物。读了生物,蒙特梭利觉得对医学有了浓厚的兴趣,她做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决定——学医。“女子学医”在当代保守的欧洲社会里女子学医可谓荒谬与决不可能。她的父亲担心在权至上的社会环境中,女性要学习医学非常艰难,因此反对她的决定。而她母亲却选择支持了她的决定。
年,蒙特梭利不顾父亲的反对,入学申请也被学校驳回,后来在不断的申请沟通下并同意了学校提出的一些限制条件之后,凭着她不屈不挠的努力,蒙特医院。在学习过程中,她因为自己的性别受到很多歧视与限制,例如在解剖学习时,她只能等其他学生离开后,晚上再去解剖尸体,以至于为了减少尸体气味的影响,她在那时学会了抽烟。而因为在求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歧视和困难,也让她开始对女性权益的思考。蒙特梭利哲学理论--玛利亚·蒙特梭利的生平和工作
年,她顺利的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且获得毕业典礼上演讲的殊荣。她的家人也以她为荣,肯定了她的努力和成就,也给予了她更多的支持。同一年,她成为了在柏林召开的世界女权大会的意大利代表之一,首次提出个人对教育的看法。
年-年,毕业后,蒙特梭利被分配到一家儿童精神病诊所工作,也就是精神病院,她发现这里的儿童跟成人的问题,并非大脑的缺陷所导致,而是这些特殊的小孩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充分的活动,让他们充分的发挥天性,他们的一些行为没有被充分尊重和发挥出来,进而导致行为异常。
医学背景让她开始对精神诊所内的儿童进行观察记录,以便于送医治疗或纠正行为,她则通过这些大量的观察,慢慢的形成自己的一些见解,她发现这些儿童的智能和精神是“饥渴”的,他们的精神没有被“喂饱”。她深入研究和检验了伊塔和塞根的教育低能儿童的方法,在此期间,曾去巴黎和伦敦参观和访谈有关低能儿童的教育机构。
蒙博士在特殊儿童诊所工作时,与主治医生蒙特萨诺相爱了并怀上了他的孩子。在当时社会不允许未婚先孕,蒙特梭利选择悄悄地离开儿童精神诊所。如果坚持要生下孩子,就只能回到家乡待产,并且必须隐瞒孩子私生子的身份。年3月1日蒙特梭利唯一的儿子马里奥出生了,由于是未婚先子,马里奥无法冠上父亲的姓。生下孩子后她只能隐瞒自己母亲的身份重新回去工作,蒙特梭利将他儿子托付给她的朋友。而对自己孩子的思念,让她对儿童产生了一种大爱。她的儿子马里奥一直到12岁,才能隐隐意识到自己真正的母亲是谁,很久以后才与自己母亲相认并公开身份。
年,在参加都灵教师大会时,她在演讲中宣称:“很多所谓的智障儿童,其实只是教育的问题,而不是生理上的问题!”这一观点给教育者造成很大的冲击,这导致政府机构后来作出成立特殊儿童学院,并为此培训特殊教育教师的决定,他们还邀请了蒙特梭利担任指导。在这时她提出自己的理论:“教育主要目的是为了儿童发展提供辅助,去引导,唤醒并点亮他们。还提出儿童有自己发展的奥秘,教师只需要帮助他们唤醒,因为儿童并不是一个空的容器,不是让我们去把他填满,他是一个具有无限潜能的心智,等待被唤醒的孩子。”
年,蒙特梭利认为仅仅从医学角度去观察研究儿童行为问题是不够的,于是她决定去巴黎的博纳维尔研究院学习,去学习伊塔和塞根博士的研究方法。这次学习经历对蒙特梭利教育理念有着更加深刻的影响。
伊塔博士对蒙特梭利的影响:伊塔博士主要研究自然原因对智力障碍的影响。他因为对
聋哑人比较感兴趣,所以从事语言方面的研究比较多,例如对于狼孩的研究,伊塔博士认为狼孩因为脑部存在缺陷,导致不会说人类语言。而蒙特梭利则对此持怀疑态度,她认为一定是某些特殊事情造成狼孩的大脑无法学习人类的语言和动作。这是她第二次提出自己的怀疑观点。
塞根博士对蒙特梭利的影响:塞根博士于年在巴黎开了一家专门针对智障儿童的学校,目的是教育智障的孩子,同时研究如何用心理学方法来治疗智障人,蒙特梭利从他那里借鉴了很多关于教育的理念,把孩子自己的感官经验和探索的理念附着在教具上。这些教具的理念是通过孩子自己的感官理念来探索。通过这些经验,蒙特梭利再一次提出:”药物绝对不是帮助智障儿童的唯一答案,答案在于教育!“这也是我们的儿童教育和学前教育全新的观念,问题儿童需要智能和精神上的帮助,也需要生理和医学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