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看《奇迹男孩》时有没有发现,奥吉原本一直在家由母亲教导自学,十分抗拒走出家门,吸引奥吉走出家门,在奥吉到父母代他选择的学校参观之后。
被新学校科学教室所吸引的奥吉学校安排了三位同学带领奥吉参观,一走进科学教室,奥吉完全被迷住了,天花板的各大行星运行模型,显微镜、保温器、本生灯……即使初次见面的朱力安已经显示他的不友善,拿着黑板擦咄咄逼人地要奥吉承认自己连黑板擦都不认识。
晚上父母小心翼翼征求奥吉对上学的意见时,奥吉同意了,并且不无幽默的说:“我也到了换更好的科学老师的时候了!”茱莉亚罗伯茨扮演着的母亲佯装对奥吉嫌弃她这科学老师不满,发起“攻势”,全家在一片欢乐之中。
积极投入科学课堂参与实验的奥吉之后的奥吉能够迅速地融入校园生活,赢得同学们的尊重,赢得自己的朋友,很大程度也源于奥吉在科学课上的漂亮表现:当科学老师做着有关折射的实验,提问这是什么原因时,全班只有奥吉能够回答出来;当科学老师提问力作用于某一物体,同时也会受到作用时,奥吉还是唯一一个可以响亮回答力的反作用;科学课上随堂小测,奥吉胸有成竹,很快就答完了,这时候他发现杰克正绞尽脑汁十分痛苦地答题,他悄悄地把自己的试卷答案移过去给杰克抄(当然,这是作弊,违反考场纪律)。
奥吉在科学课上的突出表现为其赢得了朋友在这之后,杰克开始主动和奥吉一起吃午餐,开始走进了奥吉的世界,开始了解到原来奥吉是这么一个聪明、善良、幽默、努力的孩子。奥吉邀请杰克到他家里,让他妈妈帮他补习科学,两人在课外也一起开心地玩闹学习,两人成人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好朋友。
奥吉邀请杰克到家里接受母亲科学课的辅导后来杰克因为不想让同学孤立自己而违心地说了是因为校长要求他才和奥吉玩,其实他也不想和奥吉玩的话,导致两人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了。当杰克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一直试图和奥吉和好,但苦于没有机会。最终科学老师安排分组作业时,杰克刚好和奥吉一组,朱立安说杰克是想要和自己一组,杰克立马向老师表明自己是想和奥吉一组的,两人最后终于和好了,通过两人的通力合作,他们竟然已经能够运用相机的暗箱原理,制作了神秘的“小孔成像”箱,赢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
在整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科学课在美国五年级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科学教室布置如何,设备齐全与否,老师上课与否,甚至于是学生择校的重要标准之一。老师、家长、学生都十分地重视,实验操作、原理讲解、随堂小测、分组协作作业,没有一点儿的偷工减料,使学生踏踏实实地学习了科学的有关基础原理。
反观我们国家的小学科学课程呢?为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要求,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各地要确保落实科学课程规定课时,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小学一、二年级要按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三至四年级每周两课时,五至六年级的每周三课时。要求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重视实验教学,努力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引导学生做好每一个实验,从而引导学生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情况如何呢?小学的科学被当作一门“副科”,地位十分尴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专职的科学教师很少,大多需要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兼任的。
在小学,为了掌握教学质量和进度,常常会有统考,而考试科目就是语数外!在这种情况下,不纳入考试科目的科学课,课时就无法保证了,就会经常被挤占挪用来上语文、数学或英语了。当然,为了落实科学的课程标准,每年都会对小学的某一学段进行科学抽测,但毕竟是抽测,可能性较低,于是经常是等到抽测结果出来了,科学老师紧急整理相关原理及实验,要求学生背诵以应付考试,其效果可见一斑了。
其次,小学科学教学需要配套的实验室装备,大中城市可能可以做到按要求配备实验教室,农村就很难了。
科学教师要上好一节科学课,必须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寻找或者自制教具或者学具,作为兼职的科学教师很难做到这一点。即使有专职的科学教师,因为经常准备好了实验器材,却因为学生被语文、数学或英语等“主科”老师拖课,而导致学生不能及时走班到科学实验教室上课,最终不了了之。我女儿现在也是小学五年级,这一学期,我根据科学老师的布置,为她准备了手电筒、简单电路组、地球仪等学具,但最终竟然都没有用上,导致女儿最后都心灰意冷地说:“不用准备啦,反正最后都不会上的。”
第三,时间不够,小学每节课的时间只有40分钟,很难完整完成一个实验。
每个班级学生数在50个人左右,控制班级纪律就要花费老师大量时间,实验课开始前的猜测、设想,组织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有序探究,接着汇报、交流、讨论、汇总等等,40分钟的课堂,是很难完成一节实验课的。
真心希望奥吉最喜欢的科学课在哪一天也能成为家长为孩子择校的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