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黎子琳,今年9岁,我来自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省会成都。”一位9岁中国女孩在联合国英文演讲的视频火了。
话题阅读量超过1.6亿,视频播放量超过万次。
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的第25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9岁的黎子琳以“青年的力量·青年的责任”为主题发表全英文演讲,让全世界都认识了这个自信的中国女孩。
网友纷纷评论,“别人家的孩子”、“我竟然还没有一个9岁女孩发音标准”、“我也要让孩子爱上英语”等等。
世界无垠,语言有翼。如果孩子不会演讲,就像小鸟,还没飞翔先折了翅膀。未来全球化的人才,一定是具备演讲能力的,尤其是用英文演讲,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也像黎子琳一样,流畅地在国际舞台上用英文演讲?这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D1全英文浸入式的学习环境
黎子琳的妈妈林女士透露:“我和她爸爸都是英语老师,她一出生就接受英语环境熏陶,子琳的英语很好,日常交流没有任何问题,看动画片也都是看全英文的。她参加过多项国内外英语比赛,大大小小获得了很多奖项。”
黎子琳妈妈介绍的学习方法,正是浸入式英语教学法,在全英文环境中学习课程、看动画片,让孩子建立英语思维,帮助其在面对问题时自然而然地用英语来思考和解决,最终形成孩子的英语思维系统。
正是因为从小父母创造的全英文环境,让黎子琳小小年纪就可以在联合国演讲,面对中外记者的采访机智而从容。
大多数的父母,虽然不是英语老师,但可以选择浸入式英语教学的课程,孩子通过长期的坚持学习,一样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D2你来说我来听
在美国的教育理念里,阅读、写作、演讲是一脉相承的。他们把讨论交流、分享信息、提出建议和表达看法,当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
多倾听,鼓励孩子说出来。在美国的课堂上,老师常常会让孩子讲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并支持他们自己查资料去探索,分享给大家。
有时候老师也会出一些自然、科学的命题,让孩子主动去思考问题,制作教具模型,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不是千篇一律地被动接受知识。
D3说服我
常常听到家长说孩子在外面吵闹着要玩具,明明家里已经有同类型的玩具了,可孩子还是想要。一般家长会告诉孩子家里已经有了,不能买,或者孩子哭闹的厉害,最后妥协。
其实,这个时候可以问孩子,这个玩具和家里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它?买了之后会怎样对它?试着让孩子“说服你”,他可以反驳、辩论我们的想法。
同理,家里的任何规矩孩子都可以提出质疑,只要能“说服你”。允许孩子提出不同意见,这是对独立思维的尊重,也能锻炼孩子批判性思维和演讲能力。
D4建立思维图表
思维导图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可以帮助孩子理清思路,在演讲时更加有条理。
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就是孩子不断的进行分类和联系,提取关键词,把思考的过程具象化。思维导图可以让孩子发散性地联想问题,锻炼创造能力,从而养成演讲思维。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有着无限潜力,只要家长们找对引导方法,你的孩子也可是小小演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