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提高课堂组织能力分两个阶段用这些

刘军连治疗尖锐湿疣怎么样 https://m.39.net/disease/a_9389899.html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上课,上课最能体现一位教师的水平。知识和教学能力是一方面,这些是很多展示课赛课看重的要素。但是在日常教学中,课堂组织教学的能力,如何让学生好好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是最考验一个教师水平的。下面从两个阶段提出具体建议:

阶段一:课前准备阶段

一是掌握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

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掌握情况才能在设计教案时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认识以内的数时,教师通过提前调查可知,学生其实在学前已经会数以内的数了,那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就应把教学重点放在数位的意义和写数上,避免学生在会数的情况下还要重复学习的枯燥乏味,也避免了老师干涉纪律的尴尬。

二是教案设计应合理

教案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控制好教学目标。目标的设定应适当,不应过难,过难会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过易又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环节要环环相扣,衔接紧凑,过度自然,富有计划性。紧凑的安排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而且教案的设计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三是学习要兼顾全面育人

教师掌握一些与教材有关的德智体美劳教育元素,可以适时的在课堂中加以延伸,既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其学习兴趣。

阶段二:课堂教学阶段

一是注重开头

一堂课要有好的开头。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现在的北师大教材有丰富的情境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精心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激发其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提出有潜在意义的“挑战性”问题。

二是教学方法交替运用

一节课40分钟不可能全部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这样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在教新内容时,为防止学生注意力分散,可多种教学方法交替运用,如讲授、谈话、讨论、自学以及练习等,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加入一些活动。例如,一位教师在给一年级的新生上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在课进行到一半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已经坐不住了,不是搞小动作就是说小话,于是这位老师干脆带领全班一起做一些简单的拍手、叉腰、抬腿等动作,学生的疲倦被驱散了,注意力又集中了。通过简单的活动,还让学生的大脑又一次处于兴奋状态,这对完成后面的教学任务很有帮助。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还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竞赛、游戏等活动,激起学习气氛,学生积极性高、效果好,真正做到寓教于乐。

三是充分运用教学手段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基本趋势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但这种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需要感性经验的支持,仍具有较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所以,小学生在理解很大抽象的概念时,需要运用一些教具的辅助。

小学生年龄小,容易受情绪影响把观察目标转移到新颖的事物上去。所以教学中可以采用投影仪、简笔画、实物、图片、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当然,应用教具、多媒体时,要做到适时、适量,抓住孩子的心理特点,使电教手段与学生的知、情、意、行统一和谐,以便学生能在轻松、兴趣盎然的气氛中学习。

四是教学语言简练丰富

教师教学语言要求就是用语简练、干净、不拖拉。尤其对小学生来说,教师应避免说长话,不论是作总结还是提要求,都应简单明了,让学生一听就懂。

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的语言,有价值的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教师应注重提问的质,提一些能引发学生深思的问题,避免“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这类没有深度的随意提问。

提问时还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