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的注意事项

本文转自:陇南日报

马炜玮

体育游戏是完成幼儿园体育活动三项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既能促进幼儿生长发育,增强体质,激发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又能发展智力,锻炼意志,提高心理素质,促进个性发展,培养机智勇敢和团结友爱及遵守纪律等优良品德,是受幼儿喜爱的活动。那么,幼儿教师在组织体育游戏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游戏前精心准备

游戏前,教师必须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每个幼儿在智力、体力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有的放矢地选择游戏内容。游戏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既要让幼儿经过努力能达到要求,又不能使幼儿过度疲劳。

幼儿年龄小,对于感兴趣的游戏,注意力比较容易集中,态度也比较积极、主动,能较快地掌握正确的动作,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相反,如果幼儿对游戏活动毫无兴趣,就会感到苦恼,情绪低落,影响幼儿身心健康。

幼儿年龄小,基本活动能力差,动作不协调、不灵活,碰撞摔倒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教师在活动前要准备好所需教具、器械,并进行安全检查,游戏器械要保持清洁、平稳、牢固,不能带有棱、角、尖刺;合理选择场地,场地要平整、干净,防止事故发生。

二、游戏中积极引导

游戏开始时,教师要注意用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向幼儿说明游戏的名称、动作要领、做法及要求等。最好是选择边讲解边示范,提高幼儿锻炼效果。

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身体的正确姿势,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果姿势不正确,会造成骨骼变形。同时,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幼儿遵守规则,培养幼儿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

幼儿游戏时,教师还应该因材施教。游戏中,教师对幼儿在普通辅导的基础上,要做到区别对待。对于能力较强、体质较好的幼儿,可适当提高要求;对于个别体质弱、能力差的幼儿,在给予帮助的同时,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敢地完成,或适当降低游戏难度。除较多幼儿犯规或做错动作外,一般不宜中止游戏,待该轮游戏结束时,再指出问题和缺点。

游戏竞赛时,幼儿情绪高涨、高声欢呼、奔走跳跃,比赛获胜时,表现更为突出。对此,教师不应予以斥责和限制,而应加以积极引导,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掌握和调整运动负荷。当幼儿出现游戏兴趣下降、游戏效果差、纪律松弛、犯规次数和人数增多,以及幼儿面色发红或苍白、呼吸急促、大量出汗等情况时,教师必须结束游戏,让幼儿休息。

三、游戏后及时总结

游戏结束后,教师要注意做好总结、讲评等工作,不能认为幼儿年龄小,就不做任何评判。教师要根据规则要求,对游戏的胜负结果,作出明确的公正的评定。否则,将挫伤幼儿以后参加体育游戏的积极性。要及时表扬表现好的幼儿;对表现较差的幼儿,要耐心提出鼓励和希望,坚持正面教育,不要严厉训斥,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

同时,对于游戏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认真反思,不仅要从幼儿的角度寻找原因,也要分析自身原因,从而为下次开展体育游戏提供借鉴和参考,不断提高体育游戏的组织教学水平,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系武都区幼儿园教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