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大工业生产,确实挤占了部分木匠的就业空间,但同时也使高端手作产品更加稀缺、珍贵。”对于工业化生产给传统手工技艺带来的挑战,95后新匠人陈泽锟很淡定。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仍有人踏实地传承着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技艺,并结合新技术、新理念,为传统手工艺赋予更多生机,陈泽锟就是其中之一。
5年前,作为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精细木工项目的选手,陈泽锟将代表我国木匠技艺的作品——“一帆风顺”留在了世界技能博物馆。“期望一代代的中国青年技能人才,能像我这件作品那样扬帆起航,传承工匠精神,做时代的弄潮儿。”陈泽锟说。
“顶级作品需要既有创造力又有精准度”
陈泽锟从小就沉浸在木工的世界,家里经营着一家红木家具厂,自幼便与木匠、红木接触的他,耳濡目染之下也喜欢上了这门技艺。
年,陈泽锟果断地报读了广州轻工技师学院工艺美术专业。“当时就已经决定了未来要当木匠,选择这个专业,系统学习,更有利于传承木工技艺。”陈泽锟说。
在校期间,陈泽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训室度过,虽然入学前有一定基础,但通过专业学习,陈泽锟耳目一新:“入学之前更多的是实操技能,缺乏理论指导,而现在的学习,让我有种融会贯通的感觉。”
很快,陈泽锟就迎来人生中的重大机遇,有机会作为国手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于是他全身心投入到高强度的备战训练中。“世赛让我对木工行业有了新的认知,传统木工强调巧妙、创造力,但世赛标准注重精准,要求作品精细光滑、紧密度更高。”陈泽锟回忆起备赛时的点滴,记忆犹新。
陈泽锟所钻研的精细木工项目主要考核作品的精细度,标准极为严苛,误差不能超过0.3毫米,而要想成为世界顶级选手,误差不能超过0.15毫米,比发丝还细。“控制精细度主要靠经验,没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沉稳的比赛心态很难做好。”得益于日复一日高强度的训练,赛场上的陈泽锟镇定自若,以排名第4的成绩获得了优胜奖。
“虽然没拿到金牌,但能够代表中国首次出征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算是里程碑式的一大步了,我很自豪!”陈泽锟笑着说。
“希望让木工技艺走得更远,也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进来”
在陈泽锟心中,红木家具是能经得起历史考验的艺术品,陈泽锟热情地展示着他的红木作品:“红木家具耐看、稳定性强,整体优雅大气,很有魅力,我希望能为红木家具的传承作出贡献!”
如今的陈泽锟创办了自己的木艺公司,以世赛的高标准定制高端木艺产品。“技能竞赛开拓了我的眼界,如果将精确严格的标准应用于红木家具制造行业,可以为红木家具带来更多可能性。”陈泽锟说,“我希望将传统技艺与新技术、新标准结合,同时也希望能培训和带动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
如今,陈泽锟的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不仅有客户找我定制产品,还有大学找我定做木工教具!”在这个过程中,他还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木工爱好者。
传承的同时不断创新,陈泽锟还运用传统技艺设计制作年轻人喜欢的小家具、工艺品,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木工技艺传承了几千年,其间有无数人的努力,希望我能让它走得更远。”他说。
来源:南方+(记者唐亚冰肖文舸)
审读:王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