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幼儿园园舍条件较差,但是只要充分农村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如开辟种植地,设立动物饲养角,建立各班自然角等,这样的氛围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并培育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情感。并以此为突破口,将幼儿园的环境资源作为一部真实、形象、生动的教材纳入幼儿园的全部活动之中,让孩子们真实地了解和感受幼儿园的特色,农村孩子在幼儿园同样可以快乐成长。
一、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渗透生态式环境教育。
为了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对植物的影响,可以利用幼儿园内的种植区让幼儿进行探究。春天来了,可以让孩子们讨论在种植园种什么,然后把种子发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培育小苗,让孩子们每天都有新发现,在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可以提示孩子们回家在家长的帮助下查到了大量关环境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资料。并了解了当今社会人类在不断追求利益的同时,自然资源被大量浪费,森林被砍伐,水质和空气被污染,自然受到了严峻的考验,萌发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
二、充分挖掘幼儿园现有资源,构建特色主题活动。
幼儿园课程最重要的是符合幼儿的求知需要,与幼儿的生活经验有关,活动应该围绕幼儿周围的世界展开,这样有利于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运用,知识得到升华。当课程内容取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当活动的主题和内容为幼儿所注意时,他们就会产生极大的兴趣、热情,更积极地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陈鹤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应该得到充分的体现”。这时教师就要善于观察发现,支持孩子们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探究活动得到发展。
三、充分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幼儿园室内环境。
在特色主题进行的过程中,可以把幼儿的问题及活动中的照片布置在主题墙上,孩子们看到自己的照片和作品,总是情不自禁地向同伴、教师、家长介绍,与大家交流、分享他的收获。为此我们应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幼儿园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相互呼应,把墙饰变成幼儿学习过程和经验的总结和提升,让每一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的一个里程碑。不仅如此,我们还把与主题相关的具有农村特色的活动材料投放在活动区中供幼儿操作。如在“好吃的红薯”主题活动中,把红薯秧投放到美工区,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红薯秧“藕断丝连”的特性,并根据这一特性制作了“项链”、“手链”等。在红薯成熟后,我把它投放到美工区,幼儿尝试制作印章,并了解了阴刻、阳刻等方法。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学到了知识,发展了多种能力。
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探索多种活动形式。
多元智能观认为:孩子的智力及其表现形式是多样的,每个人各具特色,只要给予适当的环境开展个性化的教育,几乎每个人的所有多元智能均能获得相当高度的发展。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都充分利用本园的自然乡土资源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努力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如幼儿园中有很多树,有柿子树、柳树、杨树……,秋天,树上的叶子纷纷变色了,落下来了,我带孩子们一起捡拾落叶,观察树叶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并把捡到的落叶制成了拼贴画,我帮他们压膜塑封,保存起来。
幼儿园的玉米成熟了,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我们利用这些玉米开展了“小熊运玉米”的活动,运用各种布袋、塑料袋等穿越各种障碍运玉米,培养合作精神,同时也让幼儿感受了劳动的艰辛和生活的丰富多彩。
在餐后的散步环节,我们引导幼儿欣赏幼儿园中自然美景,观察动植物的生长变化,总之在一日生活中,我们都尽可能的利用本园的乡土资源,使幼儿的生活丰富而有意义。
农村幼儿园的乡土资源就是一部活的教材。儿童既然喜欢玩耍,大自然、大社会中都可以找到很多好玩的东西来做活教材和活教具,充分发挥乡土资源的教育作用,让农村孩子在幼儿园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