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推崇的蒙台梭利教育,你真的了解吗或许和

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十分巨大的作用,我国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无论是在国际上备受推崇的蒙台梭利教学法还是瑞吉欧教育理念,在众多世界公认的成功幼儿教育模式中,环境的作用在不断地被强调和突出。很多人都似乎都觉得自己对蒙氏教育已经很了解了,今天大家就跟随小薇再次了解下蒙台梭利,可能和你认识的不一样。

一、蒙氏教育中环境的作用及地位

1.蒙氏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什么?

几乎在所有介绍蒙氏教育的文献著作中,都不可避免地提及环境的作用。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儿童生活成长的场所,同时,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吸收环境中诸多因素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是儿童的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因此,为儿童准备一个符合其需要并能促进其身心发展的环境,是蒙氏教育的重要内容。

2.蒙氏教育的三要素是什么?

蒙台梭利对新旧教育进行了区分,新教育与旧教育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其对环境的重视。旧教育包含教师和儿童两个要素,而在新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和儿童都要与环境产生密切联系,因而,除教师和儿童之外,新教育还包含了环境要素。环境、教师、儿童即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的三要素。

3.蒙氏教育的三原则是什么?

蒙氏教师检验自身教学面貌和教学准备有三个标准,即:有准备的环境、精神准备好的教师、适合儿童发展的工作材料(即蒙氏教具),这三个标准又被称为蒙台梭利教学三原则(或三要素)。“有准备的环境”,作为蒙氏教学三原则之一,在蒙台梭利教育中的作用及地位可见一斑。

二、蒙氏教育中环境的特点

1.蒙氏教育中的环境是什么?

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只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具体来说,蒙氏环境又可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也叫做物理环境和精神环境(或心理环境)。其中,硬环境即教室、教具、大自然等对儿童发展起间接作用的外部环境;软环境即教师、家长、同伴等对儿童心理变化起直接影响的内部环境。

2.蒙氏教育中的“预备好的环境”是什么?

蒙台梭利认为,真正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应该由有知识并富有感性的成人为他们谨慎地预备好,这个“预备好的环境”具有如下特点:

(1)有限制的自由

这个环境可以满足儿童在其中自由活动但又并非毫无章法。

(2)结构和秩序

指的是将环境中儿童需要学习的材料按照难易程度排列成一定的结构,并且能适应儿童发展的顺序。

(3)真实与自然

指教室的环境布置要尽量接近真实的生活,同时要注意将“大自然”融入教学。

(4)美丽与气氛

指教室的布置应该具有美感,并能使儿童感到安全和温馨,如选择一些优美的图画贴在教室中。

(5)非常独特的能激励儿童动手学习的蒙氏教具

蒙氏教具是硬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6.有助社会生活发展的环境以及作为观察者、实验者为儿童作表率的老师。这个特点更注重的是对同伴、教师等软环境的要求。

除此以外,蒙氏教育通常还将教室环境布置成不同的区域,如生活区、语言区、艺术区等,以促进儿童不同领域的均衡发展。

三、蒙氏教育给我们的启发

环境于蒙氏教育的重要意义已毋庸多言,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中环境的地位、作用以及特点的分析,思考如何从中取其精华,结合国情实际、幼儿园自身特点,在继承和发展中让这种卓越的理念在我们的幼儿园中生根发芽,让环境更好地为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此,小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既要重视硬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软环境的创设。

我国不少幼儿园在发展建设时往往偏重于对硬环境的投入。社会公众对幼儿园的选择和评价,对幼儿园的建设投入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相比较软环境而言,硬环境的作用更外显,也较容易建设,而软环境则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无形的投入,如精力、爱心和时间等,因此难度较大。而事实上,软环境对于儿童的认知、情感、道德、个性、社会性以及动作技能的发展都起着巨大的作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2.注重环境与课程之间的相互创生。

相互创生的环境与课程,既能避免环境的单调枯燥、一成不变,使环境更适宜儿童和教师的需要,也可以使课程的设置更加贴近儿童生活,更富有趣味性。

3.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和创造者。

在相当一部分幼儿园,教师负责布置环境,儿童负责保持环境,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安全”距离,不参与、不触碰、不“破坏”,像在幼儿园做客的“小客人”。只有让儿童真正地融入环境,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儿童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来,成为环境的主人和创造者。

4.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保持动态。

儿童是不断发展的,因此幼儿园的环境也应当随着儿童的发展、课程的推进,及时地更新和改变。蒙氏教育的环境都是随着儿童、教师以及课程的需要,不断调整变化的。环境的布置要常常变化,这样儿童才能得到良好的影响。

5.把握好环境的教育内涵。

既不能让环境完全沦为外观,成为摆设;也不能只注重环境布置的教育意义,生硬地将知识刻在墙上,镶在框里。我们要重视环境对儿童的熏陶作用,教室们更要有针对性地深入思考环境创设对发展儿童具体技能方面的策略,从而便于将知识技能训练和情感道德培养巧妙地渗透进环境创设中,使环境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