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传统模式的影响下,一些教师难以脱离原有的教学轨道,不愿意接受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互联网及其衍生的技术了解不清,多媒体教具的使用效果仍需要继续提升。高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强的特点,若直白讲授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主观意识的产生,因此要结合学生的喜好,引入信息技术,提升讲解的效率和质量。
1课前预习环节,应用微课提升预习质量
课程的开始要从预习阶段算起,良好的预习状态可使学生了解到整个课程的重难点,提升听课效率,有效分配课堂听讲的时间。高中阶段包含多种类型的数学知识,其中涵盖函数、几何、向量、数列等,每个模块均有不同的特点,所要求的基本能力有所差别,因此为达到针对性设置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前预习的时间,转变利用题海战术的教学开展方式,更为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应用微课,细致研究网上在线资源后,将其与本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加以融合,确定讲课的中心环节。预习阶段要求学生登录个人账号或者点开链接观看视频,结合微课内容回答问题,对于可分析出学生学习难点的问题以私信的方式作答,而对于某些开放性问题,为提升学生对于此部分知识的认知程度,开设网上交流平台,结合学生的反馈,准确调整教学内容。
例如,在讲解有关正余弦定理的内容时,教师在细化微课内容前要确定好本本节课程的重难点,对于本节课而言,教学的重点是正余弦定理的证明和应用,结合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微课内容要尽可能靠近正余弦定理的发现和应用,保证学生在观看完视频后对本节课有初步的了解。在课前导入环节同样可应用微课回顾解三角形的内容,使学生快速回忆出勾股定理、两锐角互余、边与角之间的关系,提升课程讲解的效率。
2课上教学环节,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效率
2.1应用多媒体教具,直观演示变化规律
数学知识较为抽象,通过语言文字的机械讲解难以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因此要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融合实际生活,加入社会化和生活化的内容,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作用。学生学习数学的目标是解决实践问题,而通过传统教学方法学生难以获得潜在的数学道理,将多媒体教具引入实际教学活动中,提升感悟程度。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化的特点,利用电子白板或者教学助手可直接给出精准的图像,简化画图的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数形结合思想,展现变化的规律。以下题的讲解过程为例:在半径为1的圆内接三角形的面积为0.25,求出内接三角形的三边长乘积。传统的方式是教师直接给出对应的图形,缺乏学生直观认识和分析的过程,而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结合题中的条件给出不同的图形,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并给予学生充分的观察时间,提升对于圆内切三角形的具象化理解程度。结合教师给出的精准图形,学生自行考虑其中涉及的数学知识,设内接三角形的边长为a、b、c,三角形的.,由此可以得出最终的结果为1,整个解题过程运用含有正弦的三角形面积公式,以整体思想确定了内接三角形三条边的乘积。
2.2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精准教学
传统教学方式教师对于学生阶段性和动态化学习的把控仍有可提升的空间,为提升课堂讲解的效率,教师可充分利用交互式白板和大数据处理技术,明确学生在知识掌握方面存在的问题,设置问题后,要求学生自行将题目的答案上传给教师,教师结合后台大数据处理得到的报告分析出学生在知识理解层面需要深化的内容,实现精准教学[3]。为保证此种技术应用的效果,教师要提升个人素养,学会使用相关软件,通过后台输送的报告联合教学目标,核定其中出现偏差的部分,找到学生在知识理解、技能掌握和科学精神深化方面存在的现实弊病,结合具体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通过研究实际教学中实现精准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发现教师的个人能力中的控场能力十分重要,有些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忽视了教学的主要任务,将课堂交给学生自行发挥,本末倒置,因此要求教师要合理安排使用信息技术的时间,确定好不同知识内容所对应的教学任务,将大数据处理报告制作成电子档案,以供后续教学中定位学生能力。
2.3使用思维导图,优化数学知识复习
在高中阶段要进行相应的复习课程,不仅仅指的是总复习,更为重要的是阶段复习,学生一段时间后所学的内容需要强化和内化,仅通过解决大量问题的方式难以形成知识网络,并且学生发展间存在差异,对于某个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别,为实现分层教学,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建立知识内容间的联系。思维导图的运用体现出信息技术作用于复习课程的实际作用,学生不断的调取之前学习记忆,基于既定的主题完善流程图,实现知识结构细化的任务。例如,在学习完数列方面的知识后,教师可布置制作思维导图的任务,学生有的从类型展开,有的从题目的问法展开,制作成相应的知识网络,结合学生构建的知识网络,教师要为其优化,衡量其中对于重点知识的展现情况,突出学习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形成的知识网络反思自身在数学知识掌握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数学的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数学知识晦涩难懂的问题,对于实际教学中面临的困境,选用针对性的技术。为提升学生对于实践生活的感知程度,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具创建虚拟但富有真实性的数学情境,提供更为和谐的交流氛围,分别从教学的不同环节入手,分析其中可引入信息技术的部分,提升应用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