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几分之一(P89-P91)

教材分析: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习了“平均分”的基础上学习的,又是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分数的运算等知识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几分之一就不难理解后续的几分之几,以及分数的简单运算和应用。教学的重点是会结合具体情境或图文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难点是理解分数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教学的关键是通过数形结合、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材先编排几分之一,再编排几分之几,以及分数的简单应用,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对分数的掌握要求。“几分之一”这部分内容并没有对分数这一概念下定义,而是做了简单的描述“像……这样的数就叫做分数”让学生从直观上对分数有一个概念,所以教学中不必和学生讲分数的概念,只需要让学生对分数形成直观印象。五年级再系统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了整数,二年级下册又学习了平均分,这是他们初次认识分数,而分数比整数更抽象、间接、多变,学生不易理解,也不习惯,对分数的不易理解而又有兴趣,这是小学生认识分数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点。同时三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学习数学需要有较多的动手操作和直观表象作为支撑。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课堂上可让学生借助实物,纸片等工具,通过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表示的含义。

教学目标:

1、通过分东西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几分之一,并能正确认读和书写分数几分之一;2、经历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涂一涂等动手实践活动,初步理解分数各部分的含义,会结合情境描述几分之一的含义,借助几何图形比较几分之一的分数大小;

3、在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究精神,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分数正确表示一份是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在具体情境中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情境法、讲授法、启发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具和学具准备:PPT课件、正方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谈话激趣。1、呈现课本89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看到了图片中的人在干什么?(分东西)老师组织同学们去野炊,要把食物分给同学们,谁愿意来分一分?指明答。PPT呈现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月饼,两个人,给学生思考后指明答。当有学生回答把一个月饼切成两半的时候提问“怎么切,随便往哪切都可以吗?”(要从中间切,两半才一样大)强调平均分才公平。

二、揭示课题,初步理解。

PPT呈现两半月饼,提问“你知道其中的一半是多少吗?一半还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整数表示吗?”给学生两分钟尝试用数字表示。预设有学生用分数1/2表示,板书分数,提问“同学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这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叫做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指明答“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能用1/2表示一半”引导学生得出分数在这里表示的意思(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取其中的一份,每份是这个月饼的1/2)。

三、数形结合,加深理解。

1、看图说一说,下面涂色部分能否用分数表示。分别呈现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其中正方形、长方形被平均分成两份,圆形被平均分成了三份。指明答,判断并说出理由。当学生回答圆形的涂色部分不能用1/2表示时提问“你觉得应该怎么表示其中的一份”(1/3),引导学生说出的含义(把圆平均分成三份,每份占它的1/3)。

2、PPT呈现把一个圆形平均分成四份和平均分成五份的图片,指明答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引导回答完整(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一份,每份占它的几分之几)。板书这几个分数,让学生观察几个分数,讨论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分数,都是几分之一,都表示其中的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一),板书“几分之一”,引导学生说一说“几分之一”是什么意思?什么情况下可以情况下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

4、“同学们都知道了分数长什么样,想不想知道分数的各部分叫什么名字?”先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让学生看书回答三部分的名称分别是什么,在对应的位置板书分子、分数线、分母,师指读两遍。让学生讨论交流这几个分数中的分子、分母、分数线分别表示什么意思。指明答。(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其中的一份,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3、提问“有没有同学注意到老师是怎么写分数的?”引导学生得出分数的正确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分数线不能太长)。指名读黑板上呈现的分数,提问“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他是怎么读的?”引导学生发现分数的正确读法是“先读分母,再读分数线,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

四、动手实践,合作探究。

1、给每个学生一张正方形纸,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折一折,表示出正方形纸的1/4。将不同的折法粘贴在黑板上,并请同学上去分享自己是怎么折的,演示一下。

2、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张大小相等的长方形纸,各小组自选一个分数在长方形纸上折一折,并将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挑选不同分数的折法粘贴在黑板上,先让其他学生猜一猜该小组折的分数是什么,再让小组代表上去将分数写在对应的长方形纸旁边,并汇报自己小组是怎么折的。引导学生回答完整(我们是先……再……这样就把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份,取其中的一份,就可以表示分数*)。当学生说涂色部分表示几分之一的时候提问“只有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吗?”(每一份都是几分之一)。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得出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提问“为什么分母越大,分数会越小呢?”引导学生得出分母越大,表示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越少,分数也就越小。

五、练习巩固,学以致用。

课本91页做一做,先让学生集体齐练,再指明答。

六、及时回顾,归纳小结。先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自己学到了什么,师再补充完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写分数时要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读分数的时候先读分母再读分数线,读作“分之”,最后读分子;分子都是1的分数比较大小,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七、作业布置:和同伴说一说生活中哪些东西可以用分数表示。用圆形纸片折出三个不同的分数。

附: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对于什么时候该揭示课题,要先理解分数的含义还是先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什么时候该小组学习这些问题,我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尽管教学设计有所预设,但是教学实施过程中还是要看学生的表现,可做适当调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