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是数学老大难吓得我把启蒙技能拆解

最近,我和数学“磕”上了,陆续掏心窝分享了不少这方面的文章:

写了字,总算把孩子6岁前的数学思维游戏给整理出来了!

娃一年级前后,数学要学到啥程度,看到北京校长的建议咱就不慌了!

可能因为数学是包括我在内、不少人的“童年阴影”,也陆续听太多朋友说起辅导孩子数学有多“心梗”了

所以,我更想在娃小的时候“启蒙”到位,埋下“能学好”的小种子,以后也顺利些~

今天想分享的,是超超超超级重要、却很容易被忽略的——几何。先别紧张哈,往下看,我保证是超简单、没压力、咱日常肯定能应对那种

提到数学,咱可能第一反应都是数数、计算啥的,但其实数学最重要的两方面,除了“数”,还有“形”:“数”受传统观念和应试教学的影响,我们往往更重视,但和“形”相关的几何,就经常被忽略。

因为小时候就没太接触过,越往高年级几何又越多越难,所以很多孩子会越学越吃力:

像这种立体几何、辅助线啥的,很容易直接就成数学学习生涯的阴影高峰了,甚至还可能从这里开始,对数学产生终身的畏惧心理。

不想让娃重蹈覆辙啊,所以,从小叶子小时候开始,我就特别注重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也发现大大小小的练习册、教具、课程里,还都挺在这方面下功夫的:

看问题还是要回归本质:几何学得好,关键是要具备空间思维能力。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能够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然后通过想象与可视化,来实现新的视觉关系的能力。

比如下面这个经典的旋转测试:

一个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孩子,她脑海中能够出现每个3D立体形状在不同角度下的样子,看看有没有两个是匹配的。

再比如说,当图1被折叠起来时,会是图2-6中的哪一(几)个呢?

(2、3、6都是正确答案)

具备空间思维的孩子能跳出点、线、面的限制,多个角度“立体思考”,从而得出图1折叠之后各个面的样子。

空间思维能力的开拓,不仅有助于孩子的数学学习,同时,在STEM相关技能领域,对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例如物理、建筑、艺术等学科。

那咱平时怎么给孩子启蒙提高呢?花时间之前和大家也聊过一些这方面的经验,我再从日常的4个关键技能来说说吧,咱平时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这样跟孩子互动,就可以收到不错的效果了。

01和孩子聊天时,多运用空间语言

前面说过,几何空间思维首先就是识别物体的形状、位置、空间关系,这些其实都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我们在和孩子聊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有关的词语和描述,启发孩子。

比如:“这个球是圆形还是正方形?”

“你认为这个积木从侧面看是什么形状呢?”

再比如,当我们和孩子提到家里物品的位置时,这样描述:“乐高在玩具柜的第二层,拼图的左边。”

和孩子出门时,给孩子具体指示我们要去的地点,比如:“我们去公园,就是出小区后,沿着大马路走5分钟,在第二个红绿灯右拐就到了。”

去公园爬山、出门旅游的时候,也可以教孩子一起看地图等等。

(刚刚过去的周末,小叶子在跟着自然引导员老师学看地图)

这些空间语言的运用非常简单但是高效,孩子可以通过它们来帮助自己构建脑海中的世界。

我做了个表格,罗列了一些常用的空间词汇,大家可以参考哈:

02观察图形的运动:平移、翻转和旋转

平移、翻转、旋转,这是几何里最基本的图形变换,也是小学数学的知识点之一。

这三种变换也常常出现在幼升小考试和奥数里。

比如下面这道题,考察的是图形翻转变换:

而这一道,考察的则是旋转,逆时针旋转90度:

还有引申出来的轴对称现象:

很多儿童逻辑思维类的书籍、教具里都能找到这类题目,比如逻辑狗、摩比爱数学、百花思维、新加坡数学……里面都有很多这方面的内容。

不过相比只刷题,生活里我更推荐大家给孩子玩剪纸、折纸和类似俄罗斯方块这样的游戏:

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要在大脑里凭空对图形进行平移、翻转和旋转,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他们可以更容易掌握这些图形运动的方法,积累大量的拼摆经验,从而提高大脑的空间思维能力。

而且同时还可以锻炼精细动作、想象力、专注力。在玩中学习,大脑的活跃程度也更高一些。

03引导孩子进行图形的分割和组合

比平移、翻转、旋转更高阶一点的是图形的分割和组合,就是把图形进行分割拆解,再重新组合起来。

小学到中学学习几何,是需要频繁进行这种分割组合操作的,很多复杂的几何题的解法思路都是先做辅助线分解,再组合。

要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巧板类玩具就是最好的教具,像七巧板、四巧板、五巧板,或者类似于七巧板的拼图,比如磁力几何拼图。

因为它们靠基本的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就可以组合出成千上万种图案。

举个例子,拿出两块大小相同的三角形,看看能拼出多少个新的形状来?

两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中三角形:

两个小三角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

两个小三角形,还可以拼成平行四边形:

这就是基本的图形组合。

那一个大的三角形,可以分割成几部分呢?

可以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加一个正方形:

可以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加一个中三角形:

也可以分成两个小三角形加一个平行四边形:

一个大正方形,也可以有很多种分割方式哦!

04鼓励孩子多玩立体建构游戏

和平面图形比起来,立体图形就更复杂了,因为立体图形是三维的,有长、宽、高三个坐标,上下左右前后看,都是不一样的视角。

小学低段最常见的就是数正方体的题目,因为在图上看不到所有方块,孩子需要发挥空间想象力:

还有考察对三视图理解的题目,比如下面这道幼升小题目,三位小朋友从不同角度观察一只狗,谁会看到右边的图像?

孩子需要想象出从狗的左边、后边、右边三个视角观察的样子,才能给出正确答案。

还有这类题目,考察立体积木从左边和前面看的样子。

这种类型的题目,空间思维好的孩子做起来毫不费力,而缺乏几何思维训练的孩子往往无从下手。

但是同样的,三维图形的建构和视角训练我不建议大家单纯刷题,最好是借助实物玩具,让孩子动手操作图形的各种变换。

比如,各种建构类的教具、乐高积木、磁力片,还有咱之前推荐过的日本育脑塔,索玛立方体,都是很不错的材料~

孩子常玩,非常有助于孩子开拓空间想象力,自己搭建积木时,也往往能够天马行空。

同时,玩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仔细观察,不同角度下物品的样子,重新组合变换后和原来有什么不同?怎么还原?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提高空间思维的几大核心技能,希望对大家有用哈。

分享这些,是因为我深知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启蒙阶段的铺垫非常重要:

它是一种内化的能力,很难通过死记硬背去提高,只有多动手、多观察、多研究,有大量的经验积累,才能在早期把几何方面的基础打扎实,等到孩子上学时不会成为障碍。

即使不为考试,在日常的生活中,几何思维好些,也有很多优势:比如停车场里不管多绕,都能有方向感;从网上买来的物件啥的,不用等老公回来装,都能看懂图纸,哈哈~

最近我不总和孩子玩mini积木嘛,本来是冲着搭建去的,但是发现,看图纸的过程中,我和孩子的空间思维都大大提升了,太有成就感了~

喜欢这方面的分享,记得点个赞~我继续死磕哈

—END—

作者:吉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