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赛选手正在讲解自己的文创作品。
8月7日,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体育局联合主办,广东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广轻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南粤古驿道第四届文化创意大赛分站优胜一等奖评选活动在广州南粤古驿道文化之旅展厅举行。据悉,本次活动将根据作品的文化传承、理念创新、实用价值、艺术表现、材料环保等因素在12项候选作品中评选出6项分站优胜一等奖。
个方案入围分站评选,角逐一二三等奖。
记者了解到,南粤古驿道第四届文化创意大赛于5月22日正式启动。本届赛事共设置粤东、粤西、粤北三条文化线路,围绕粤东红色之旅——感悟左联青年进步情怀、粤西海防文化之旅——领略国家要塞无限风光、粤北研学之旅——重温烽火岁月办学历史”的文化主题,三站齐发,面向高校、社会企业征集方案。
本届赛事延续了以高校、企业为主体的参与模式,同时,组委会特邀了工艺美术学会及成熟的手艺人倾情加入,丰富了大赛层次,提升了整体维度。经过近两个月的紧锣密鼓,共征集到来自40余家单位的余个方案,涵盖了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工艺品等多个品类,经过初步筛选,共有个方案入围分站评选。根据本届赛事评选规则,将在个方案中产生分站优胜一等奖6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4项。
而参与本次分站优胜一等奖评选活动的评委均是在文创产业或相关产业深耕多年的“大咖”,分别有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副馆长王震,广州工艺美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华,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助理院长、教授刘平云,广州创意产业协会会长李博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广彩瓷烧制技艺项目市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技师周承杰。
文化味浓
有参赛者带着行李箱参评
记者在现场留意到,参与本次评选的作品各有特色,有象征南粤古驿道地标元素的冰箱贴,也有极富岭南特色的竹编手机支架、描绘出汕头樟林古港商船来往繁华盛景的茶叶罐等等,琳琅满目,置身其中能充分感受到参赛作品背后的文化底蕴。
华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的教师关晓辉是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的常客,这已是他第三次参赛。他介绍,为了设计这套参赛作品,他曾和学生团队到阳江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调研。调研过程中,关晓辉深刻感受到,“南海一号”是非常难得的文化品牌和文化资源,同时,他也发现博物馆底层的文创街上多为餐厅和便利店,仅有一家旅游纪念品店,售卖的还是工艺品而非文创设计产品。
参赛选手展示文创陶瓷作品。
“游客置身博物馆参观,对海洋文化的感受是非常强烈的,但参观完这种体验就消失了,如果手上拿着这样一套‘南海一号’茶滤杯,就能随时随地回忆起这样的文化和体验,对海洋文化留下的美好印象也能维持。”他认为,创意产品能够维持文化热度,如果博物馆无法提供优质产品,参观者很快就遗忘曾经留下的强烈印象。经过半个月多次团队讨论和修改,“南海一号”宝藏茶滤杯由此诞生。关晓辉表示,这套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参观博物馆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四个德化窑白瓷罐作为元素,制成陶管状茶滤融入到产品中。“与以往相比,这届大赛更主张参赛作品与市场对接,优胜作品还可以获得落地的机会,这对参赛者来说一种鼓励。”关晓辉说。
首次携团队参赛就已有两项作品入围,来自广州知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工业设计师冯伟港表示,作品诞生前,他和团队曾对南粤古驿道的华南研学基地和其背后的历史研究过,选取了华南研学基地的“坪石先生”和“中山大学理学院天文台旧址”两处概念制作成文件袋和天文学课堂教具。冯伟港背后的广州知了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以文化创业发展为核心业务,也曾跟广东省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合作开发过多款合作产品。此次参赛的作品主要是针对儿童群体做文创开发。他说:“儿童群体是文创市场很容易被忽略的产品,但文化的融入应该从小开始,才能激发孩子了解和研究的兴趣。也因为使用者是儿童,所以在设计的安全性和选材、材料尺寸上都有讲究,还将符合儿童的人体工程学融入到里面,确保产品的实用性。”
“作品制成只用了两三天,构思则花了一两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教师梁琨此次特意将15件瓷器作品用泡泡纸包装好用行李箱装着来参评,她制作的《云中》古韵潮州艺术瓷套件,展现的是汕头五个古镇(凤凰镇后河村、文祠镇李工坑村、龙湖镇龙湖古寨、古巷镇孚中村、古巷镇象埔寨)与河流云彩自然融合的场景。
梁琨本身是湖南人,她钟爱中国传统文化和潮汕当地文化,“潮州古城产单枞,其茶文化深入古城骨髓之中,因此设计茶具也体现古城风俗特色。去年潮汕的天空曾出现七彩祥云,将这元素嵌入,亦是吉祥的象征。”
点评
广州工艺美术总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华:文创设计首要的是深入学习文化
在王志华看来,这次活动评选给他最大的感受是,这届参赛作品与以往相比更容易进行市场转化。在评选时他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