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探析

生物学科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户,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创设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让学生借助生物这门学科,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

1加强生物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

生物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初中生物教学应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应重视实验教学。确实,实验操作是生物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活动对于初中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探究思维能力以及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且很多生物现象都能通过直观的实验反应出来。因此,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力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展开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生物兴趣。

例如有关显微镜的实验活动,由于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我们要想探索生物的奥妙,就必须要了解细胞,而了解细胞的主要措施就是通过显微镜。生物教材中有通过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有通过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无论哪一个实验,教师都要引导学生亲自动手,亲自展开实验探究的各个环节。如洋葱表皮细胞的制作,如洋葱表皮细胞的染色,如显微镜的调节和使用,等等。学生们参与的实验环节越多,存在的问题就越多,而这些问题,就是培养学生严谨态度的重要素材。如实验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细胞重叠而无法观察细胞形态的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应该如何改进,等等。

2培养学生记生物笔记的良好习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做笔记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有可能会对一些知识点存在模糊的记忆,但是只要一看到笔记,就会清晰地记起当时的学习情境。而且初中生物的知识点比较散,比较多,因此,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是关于实验笔记。实验活动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会发生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学生们要把实践过程中的收获记录下来。如观察洋葱表皮的实验活动,学生们在制作实验标本时,要将表皮细胞展平,染色时要注意时间,时间太长或者太短,都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等等。

其次,是关于课堂笔记。生物教材中呈现的知识点是非常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会进行知识的有效拓展,这些拓展性的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学生们一定要学会将学习中的重难点,将教师拓展的知识点记录下来,进而让自己构建的生物知识更加系统化。

再次,是关于课外笔记。学生们在生物的课外学习过程中,也会发现很多典型的例题,也有可能会做错一些题目,学生要将其记录下来。尤其是错题,学生不仅要将错题摘抄出来,还要分析其中蕴含的知识点,最好还要分析自己出错的原因,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错误率。

无论是哪一类型的笔记,教师都要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一个学期下来,笔记本就是学生成长的见证,其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3做好生物自制教具的收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自制教具就是教师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就地取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的教具。实验活动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学校方面有可能会出现无法满足学生动手实验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自制实验教具。而且很多抽象的生物概念,也能通过自制的教具来降低其学习难度。因此,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生物自制教学的收集,要运用自制教具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首先,是通过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自制教具。如神经元,神经元是由树突、轴突、神经末梢、细胞体等构成的。树突和轴突的概念相对于初中生而言是比较抽象的,教师可以通过矿泉水瓶或者纸板、细铁丝等来制作神经元的模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轻松掌握神经元的结构。类似的还有染色体、DNA、基因等概念,教师同样可以运用乒乓球、彩笔和绳子来自制教具。

其次,是运用直观的图片来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虽然能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多媒体课件中的图片和真实的图片也还是存在差异的。当学生们长时间观看课件中的图片时,同样会出现视觉疲劳,这时,教师不妨将其换成真实的图片,让学生展开直观学习。

总而言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加强实验教学,要引导学生养成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要做好自制教具的收集,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生物能力,进而将生物学科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们见识更加广阔的生物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6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