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天宫课堂”第一课定于12月9日15时40分开始,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将进行全程现场直播。
站在公里天外
“最高”讲台授课有何讲究?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教具需经特殊设计和考虑
从工程技术方面来讲,最大挑战是通畅的通信链路,要保障视频清晰不卡顿,需要“天链”中继卫星、空间站、地面测控站密切配合。
天和一号核心舱比天宫一号大,但这一空间大部分是被航天员的科研、生活用品和空间站运行设备所占用,因此教具重量、体积都有限制,需经特殊设计和考虑。
教具在运送过程中,还会经历超重和剧烈振动的恶劣环境,因此要事先对教具进行振动实验等考核。
此外,太空授课必须考虑失重环境的影响,比如必须保证教具能在失重条件下使用,航天员在失重条件下摄像如何保持稳定,都需要练习。
图源中新视频
哪些课程更适用于太空授课?
除了对教具的约束条件,在课程遴选方面,天地之间有差别的现象更适合作为授课内容,比如微重力条件下的物理、化学现象等。
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的研究包括科学研究和工程研究两大类。
前者是对自然现象进行研究,如微重力条件下的流体流动、物体燃烧等物理化学现象,后者包括工程实践,如水净化系统、尿处理系统等。
图源中新视频
此次太空授课与8年前有何不同
与8年前相比,很重要的一点在于中国航天受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