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了孕期,闯过了生产阵痛,年2月,我终于升职为一名宝妈,并由此开启了更为艰难的养娃“持久战”。
“怎么能不给孩子喂水!”“坐月子不喝鸡汤怎么行?”“不给孩子的辅食里加盐,东西怎么会有味?”
看到了母婴APP上面科学喂养方式、坐月子的注意事项,以及医生的肯定,我坚持不给不足满月的孩子喝水、坚持在坐月子的前2周不喝鸡汤、坚持不给不足周岁的孩子的辅食里添加食盐,这样的做法遭到了60后婆婆的质疑,所幸的是她虽有异议,但也还是勉强接受了我所说的做法。
随着孩子慢慢成长,我发现除了要科学地喂养孩子,还应该科学地了解孩子的发育阶段,更好地引导孩子成长,在其0-6岁的成长关键期给予更多在教育方面的重视,为孩子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好的性格等打好基础。
报了三年的课,学了近2个月,搁置了
和同样晋升宝妈不久的朋友聊天时,我发现她在孩子2个月的时候就花费了超2万元,为孩子报了一个线下早教课。我知道是时候我要为即将满6个月孩子找一款早教产品了。
作为一名北漂,身上还背负着房贷,美吉姆、金宝贝这类高端的线下早教让我望而却步。最终,年糕妈妈、育学园、小步在家早教等几款价格相对便宜的线上早教产品进入了我的视线。
因在有孩子之前接触过一些早教品牌,对其中一家在家上早教的概念,以及能够利用一些开放性玩具带孩子玩耍的理念比较感兴趣,在报名上了7天的体验课,深入了解了一下这款产品后,就果断付费报名了,花费了元买了三年课程。
之所以果断报名,除了价格因素,更重要的是我第一次比较深刻的发现,给孩子做早教,其实更多的考虑是对父母的教育,是亲子关系的培养,是一个原生家庭氛围的营造。
家庭氛围的打造是购买早教课的重要考虑
不是名校出身,也算不上中产家庭,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职员,对于孩子的未来,我没有给其太多的设定,我最大的期望是他要有一个好的性格、品行端正、有着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具有独立自主判断事物的能力,只要孩子具备这些即可,至于他要上什么样的大学,从事什么职业,成为什么阶层的人,我不会干涉。
因此,当我看到这款APP提及的“一切的基础、两个原则、两个知识、两个过程、三个方法”方法论时,我被打动了,记得当时我把这款APP创始人的授课语音在家里外放了几个小时,不仅给我自己听,也想让我婆婆听到。
但也正如起初报名开始的担心一样,这场早教之旅,在孩子生病后暂时停滞了,再加上我的工作进入忙碌状态后,家里仅剩理念认同但毫无行动的老公和理念根本不认同的婆婆,家里没人能代替我做这个早教,因此这个早教课从最初的每天学习打卡,差不多持续2个月后,现在已连续1个多月没有任何推进。
带着一些愧疚和焦灼的心情,我连续询问6个APP上的其他家长,2位与我情况类似,一段时间后就没有怎么坚持;1位全职妈妈一直在坚持,但马上要重返职场,表示后续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位是依靠爸爸妈妈轮流上课,除了孩子生病,基本没有间断;还有2位,坚持不下去选择退费了。
坚持下去,为什么这么难
“上了8周的课,我退费了。”
一位在职妈妈告诉我,她本身对于早教的概念认知较深,除了线上早教课,她还给孩子报了线下早教班,最初线上早教班,主要是被高质量陪伴孩子所吸引,希望在家里能够知道怎么和孩子玩耍,同时还能有所收获。
但最终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她选择了退费,主要原因有几个:
1、教具有味道,即使通风依然会有一些味道,宝宝处于口欲期,有些担心。2、每节课要准备的东西太多,一个人带孩子,没有办法完成,有些繁琐。3、初衷是想解决陪伴,但是却变成了负担,准备了大半天,玩了不到几分钟,有时按照视频里的介绍准备道具却发现不能用,有点折腾。
选择退费的另一位家长也提到,因为上课需要筹备太多道具,自己时间有限,无法进行玩耍,无奈退费。
其他几位没有退费的家长,也比较介意自己要花费较长时间动手准备道具,大多为在职爸妈,很多时间并不自由。
其实,我也有这方面的感受,有时回家稍微早一点,会计划带孩子做个游戏玩一下,但看完要准备的道具,我有点退缩了,比如认识大米的课程,需要准备五彩大米,调色、洗大米、晒大米;还有让孩子认识自己的一节课,带孩子做一个手印脚印的雕塑,需要准备面团,带孩子涂色,以及进行烘焙……但一个游戏过程,孩子的专注力只有几分钟,有好几次我耗费蛮大精力和时间制作上课道具,但孩子丝毫不感兴趣,常常会有些气馁。
6-12个月孩子大多处于口欲期,很多道具都被孩子频频送入口中,因此对于教具的材质、安全性也总是提着一颗心,再加上会有一些细小的教具产品,我也比较担心孩子误食,因此上课的时候要非常谨慎。
根本拦不住宝宝把道具放嘴里
现在的家长确实是比较认同早教的概念,也愿意为早教课程付费,据一位体验课的班主任老师介绍,60人左右的体验班,7天课程结束后,大多会有10人以上的家长报名,这样的转化率是相当高的。
其实,用户活跃度已经是各种早教APP重点考虑的问题。为了督促家长们学习,都会设计不同类型的打卡活动,需要家长在玩游戏的时候,给孩子拍照或拍视频,写下上课的感受及孩子的表现。
孩子的配合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孩子玩耍时除了需要防止他们啃咬吞咽道具之外,还要同时拍照拍视频,对独自带孩子上课的家长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孩子刚刚6个月时,不会独坐,需要抱着玩耍。
不过3个月过去了,我目前所在的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