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五中学教师王永青的想法很简单,教书这么些年,他只想做一个让学生喜爱的老师。让学生喜欢这个人,让学生喜欢这门课,让学生有成就感,是他始终追寻的目标。他说,当一个教师有了“敬畏学生”的意识,无论他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会成为一个“进步主义者”。
乘着新课改的浪潮,更新教育理念
王永青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已有22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教学实践,他深刻体会到新课程改革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因此,他对数学教育教学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他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也更重视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在教学中,王永青会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设计课程类型,拟定教学方法,并对教学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并制作各种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课后,他也会及时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搜集每课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中,许多学生爱上了数学,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王永青所带的历届班级中,很多学生都凭借优异的数学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年5月,他所带的班级还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
作为教科研室的主任,王永青把数学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此他组织了同组共研一课活动,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紧扣课程标准,分工撰写教案,以组讨论定稿,再进行二次备课,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自评,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实践表明,这种协作的备课方式,既照顾到各班实际情况,又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从而整体提高备课水平,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回顾、反思写下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与困惑,这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对改进课堂教学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效果十分显著。
王永青曾荣获市、区两级数学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称号,同时也是名师工作室成员。年5月,他在“基于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标解读、课堂转型观摩暨赛罕区名师培训会”上,讲授八年级《几何探究》一课,受到与会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曾参与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课题《数学课堂与学生发展研究与实践》等多个课题,并顺利结题,成果具有一定的实用和推广价值。年9月,在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创新与发展联盟首届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发展论坛活动中,担任论坛大会优质示范课、说课点评教师,并获得优秀主持点评奖。
“后进生”转化,这位老师有方法
在王永青的班级里,没有“后进生”的概念,不放弃每一个学生,是王永青作为教师多年来一直坚守的原则。几年前,他班上来了一名转学生,与同学格格不入,对老师有抵触情绪。通过对这名同学进行观察和了解,他发现孩子有聪明的一面,这份聪明如果能用在学习上,一定进步很快。王永青尝试通过家访、谈心等方式,帮他解决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困难,并帮助他享受学习的快乐,感受知识的魅力。不久后,这名同学开始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逐渐转变了态度,成绩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毕业时,王永青收到了他的贺卡:“您是我最值得尊敬的老师,在我放弃自己的时候,您挽救了我,用一份真诚的爱唤醒了我,用您的辛劳和智慧把我送进了高中的校门,我永远感谢您。”
就像对待这名同学一样,对于所谓“后进生”的辅导,王永青并不仅仅限于知识,更重要的是针对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他们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正是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里的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
多年的耕耘,王永青激发了大批学生的学习热情,创建了一个个先进集体,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这是王永青最宝贵的财富。他认为,数学教学研究的道路是没有尽头的,就像一棵大树,要想长出参天的树冠,务必沉下心,立足现在,放眼未来,把树根使劲往深扎,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为数学教学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通讯员:张蕾
原标题:《王永青:我们班没有“后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