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新高考政策下创新人才培养的创

近年来,国内一直提倡教育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起源于欧美创客运动的创客教育以及STEAM教育等恰好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80后、90后家长年轻化,教育理念逐步的成熟,对科技类素质教育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创客教育、STEAM教育的创业者们都提供了什么样的产品?在国内的教育土壤里,尤其是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创新使得创客教育真正扎根于中国?疫情的冲击加速了线下教育转型线上的速度,创业者们面对困局如何自救?在投资教育赛道的时候,投资人更看重创业者的哪些特质?

本期容众财经《发光体》栏目邀请青橙创客教育创始人李寅和投资人徐静波,一起分享青橙创客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的转型和突破。

作客嘉宾:中关村软件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徐静波

作客嘉宾:青橙创客教育创始人李寅

采访者:年开始国家颁布了教育信息化的相关政策,有很多做STEAM教育的(机构),包括创客教育的公司通过这个政策进到学校,服务了很多公立学校的学生。

现在STEAM教育也爆发出了很多在C端,不管是线上还是线下的更多的内容和形式。青橙创客教育提供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产品?和STEAM教育、创客教育其他的公司有什么不一样?

李寅:这五年,青橙其实一直是以课程为载体,我们定义为产品服务。我们的课程体系,主要针对不同的学段提供创客的服务。青橙的课程体系建立的比较早,早期全是自己研发,创客的特色比较鲜明,思维训练和动手实操相结合,这一直也是我们所坚持的。现在,我们将课程体系充分与学校结合,精准到学段,比如四年级上、四年级下,五年级上、五年级下......跟学校的学科知识点挂钩以后,我们尽量将课程设计的学校满意,家长也满意,孩子还能玩到我们原来纯粹的东西,这是我们课程比较大的特色。在创客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情景里,可能是最好的一款产品。徐静波:青橙产品是面向B端的。这和最初这个行业起来的时候,大多数玩家不一样,大多数玩家在创客教育兴起的时候,直接借着流量做线上2C,还有一些比较资深的教育行业的前辈,二次创业进入这个里面,直接做门店。李寅:我们这个团队,是从清华创客运动起来的,所以我们本身课程的产品,带有很纯粹的,当时创客运动的一些特色,设计和技术高度的融合,以目标为导向,动手造万物,把脑中的想法,利用一些开源的硬件、开源软件的技术,把产品原型制作出来。我觉得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这些年,青橙一直在坚持做创客,再延展一下就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由于我本身是学设计的,所以在一个大家看起来很工科的产品里面,我们融入了很多设计思维的东西,设计和技术的融合是青橙课程产品的最大特色。也正因为这样,学校很愿意把它作为创新思维类的课程,或者说科技发明类的课程,又或者说是新类型课程的探索很好的载体。创客教育、创新教育影响了我们身边的很多人,疫情之后,一个曾经在我们的大赛上拿过奖的孩子,他是北师大毕业,现在在国企工作,他也要加入我们团队了。我就想,我们育人那么久,一些早期培养过的高中的孩子,现在就要大学毕业,要加入团队了!内心还是很有感触!采访者:跟清华一起合作研发这样的课程,那会不会其实主要我们现在合作的学校还是在一二线相对比较优质的学校?

李寅:我们这些核心客户,学校确实都会稍微高端一点,这些学校资金会比较充裕。创客这种类型的课程,它在硬件投入上,不仅是一盒教具的问题,它要搭配对应的老师,然后要建设新的实验室,还要采购一些相应的设备,它是一个整体投入,需要校长或者说区一级的资源去做。早期我确实认为,它应该是平民的运动,但好像这五年来看,它确实走向一种,比如说以社团形式为载体,以科技特长生偏精英化拔尖的教育。采访者:现在其实投资人也会关心到一个问题,因为很多的家长更愿意去为怎么给我提分,语、数、英怎么样成绩更好,或者是为我这个升学考试能做一个特长加分,我们怎么从这方面来考虑我们课程的功利性?

李寅:过去是有自主招生这个升学途径的,它里面会涉及到科技创新的课题,包括参加全国科技创新大赛,是个很好的出口,我们也发现很多家长找我们其实都想为他们的孩子单独做科技创新的辅导,这其中也是有转化率的,但是,我们过去没有把它当成一个产品。从去年开始,我们以内部项目的方式,把它做了起来,项目的用户流量池很精准,北京地区大概是一两千人的规模,慢慢把池子建起来以后,给他们做定制服务,包括一些跟新高考相关的综合素质评价、生涯规划。往这方面发展,也有很大的原因在一些合作机构找我们做相关服务,这其实引导了我们去调整我们的产品线,所以,我们的产品有时候整体解决方案也会有生涯规划相关的,科技创新相关的,我们的课程作为里面其中一个模块和其他的合作方产生化学反应,让我们也找到很多出口,其实也跟应试这个有关联。还有一个点,我们按照国家的课程大纲,像高中学段的通用技术、信息技术课程,我们会从强调玩和动手实操的角度,把其中的知识点融入进去,因此,我们的课程放在公立校学习也是OK的。我们现有的多节课,都是按照国家课程大纲背后的知识点在进行打磨。新高考政策下,自主招生被强基计划替代,后期,我们还会做一些可能性的调整。采访者:徐总你怎么看待STEAM教育这个市场,因为之前可能很多的教育公司看中的都是未来在高考的时候,会把编程纳入到其中一科,但目前这个事情还没有发生,可能投资机构都在赌这个机会去投的这个赛道,您现在看这个行业的趋势是怎么样的?

徐静波:首先要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怎么看教育这个事!我们在投青橙的时候,就很明确一点,我们从来没想到说,投一个教育公司能很快的变现,所以,我们投青橙用的钱也很特殊,是我们自己的钱,不涉及到基金的存续期的问题,因此,我们第一个有耐心,第二个我理解教育几个功能,最基本的是教授知识,还有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孩子人格的塑造,包括与人之间的合作沟通,这些是对孩子特别重要的东西。过去三十年,中国的教育其实更多的是在知识点上,涉及到一个公平性的问题,未来对于孩子的成长,主要在对孩子兴趣的引领,这是有价值的事情,有价值的事情他一定会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且我们可以看到随着80后这一代父母他们的小孩开始上学,他们的培养理念在开始变化,大家会更多的说,让孩子学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其实STEAM这个事情是在跟所有这些有意思的事情在竞争,那我认为它是有价值的,有价值将来会有商业上的变现。那第三个很幸运,我们投完之后可以看到,国家在做高考的改革,对于孩子的科技的养成,包括将来各个的学校的招生,都是有帮助的。采访者:李总,您现在产品已经相对比较完善了,我们为什么没有考虑,直接做C端的这个形态?

李寅:最近几个月,团队内部经常开会说,疫情真的是帮了我们,整个团队的价值观更向公司靠拢,往前迈进了一步。过去我们做很多创新的活动、比赛,积累了不同的流量池,所以,最近我们还尝试了和家长端的直接的接触,通过这段时间的小心运营,家长们的反馈也蛮好。我们第一波先尝试在青岛,每个省份的偏一线的城市去测试,大概测试了十几个城市,我们发现像石家庄这样的城市数据都非常好,这给了我们很多信心。我们也开始向三四线城市,比如说像我老家菏泽,河南省的像安阳,包括江苏那边的无锡等城市,我们都开始通过网络的方式,以直播课、导引课的方式去直接去跟渠道商合作。我其实也在等新高考改革综合素质评价的机会,新高考改革不像过去鼓励你偏门,而是在文化课成绩都很好的情况下,去做科技创新层面的事情。青橙的课程里,编程一直都在,但是我们从没想过只做编程,把其他都抛掉。这是因为我觉得创客这种新的教育方式,它是综合类的,创客运动的厉害之处在于,它是用开源的软件去控制硬件的,用3D打印机、激光切割机做产品的外形,它是一个多材料、多综合感知世界的事情,所以我特别希望编程那个赛道能起来。不管高考有没有这个分,它都应该是一种计算思维的升级。但是像创客、STEAM,应该是在编程得到主流认可以后,慢慢再去跟上的一个综合类项目,我是觉得这个时间很慢,所以,我就只是希望说在这个历史长河里,不要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采访者:做创客教育这个事,会不会更依赖线下的场景?因为可能有一些东西需要教具需要老师现场手把手的教,包括它也需要团队去配合,不一定一个人就能搞定这个事。

李寅:非常之依赖,而且我认为这就是创客教育本身最核心的,因为线下的用户体验——动手造万物,不可能通过一个虚拟的世界,纯在线方式来解决。我们最近开始做在线付费课程的尝试,目前来看,效果还可以,没有很惨淡,但是本身它也不是我们一个原来预期主营营收的目标。最近我们通过在线方式,两天数据就已经覆盖了15万人,这在过去,我们都不敢想象,可能真的就是玩法的不同。到今天采访,我们的线上课程才玩第三天,我的经验还是过去那种感觉,互联网它的成本很高,这次疫情期间,增加了很多直播,增加了额外的教务工具的成本和带宽。很明显,我们纯教育企业是PK不了大厂直接进场的。如果没有阿里的钉钉,腾讯会议这些会议软件提供的云平台,大家做不了任何免费的事情,想扩量都扩不了。而且最大的问题是,免费在线带来的大量获客无法转化。你影响不了好未来等本来就做在线教育的机构的语数外的业绩。因为家长本来就是要熬过这两个月,赶紧把小怪兽送到公立学校里去,孩子只会踏踏实实沉淀在原先的平台里,各家的池子还是那样,只不过水溢起来,让这几个池子的用户流通了一下,但它其实最终还会游到它原来那个池子里面去。我的思考是,我们其实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在玩线上,学习互联网营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