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要注意材料的多样性
教师在建构区中应当投放多层次、多样化的材料,以满足幼儿不同的建构需求,例如。在配备有多种类型的积木、拼插玩具等建构类玩具的基础上,还应当配置多种辅助材料(如小铲、小桶、小锤等建造工具,人偶、动物、交通工具和建筑工具玩具,花草、树木等点缀玩具等)。同时,还可以投放一些废旧纸盒纸箱等,让幼儿在需要时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建构材料。例如,当幼儿用积木进行多层搭建后,会不满足于现有的建构在经过不断探索后他们会发现,易拉罐、纸筒、纸箱等也是很好的建构材料,从而开始运用这些替代材料进行建构活动。
二、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年龄不同,其对材料的需求也不同。其中,小班幼儿肌肉发展较弱,动作精细程度较低,而且他们喜欢借助具体形象的物体进行重复构建,边搭边玩。因此,教师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小型、玩法简单的建构材料(如小型桌面积木、主题积木、泡沫积木、齿轮积木、桶状积木等),使其能够逐渐积累有关平衡、配色等建构知识、锻炼其组合、拼插、排序、对称等结构技能。
中班幼儿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都有所增强,因此教师应当给幼儿投放类型不同的积木、积塑等基本建构材料,还应提供给幼儿一些成品或是半成品的辅助材料(如纸杯制作的树、纸盒、纸杯等)
大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建构能力,他们喜欢探索、善于发现和创造,在建构时会有很强的目的性,还会不断完善、变换自己的作品。因此,除了基本建构材料以外,在大班应当投放更多可以进行空间建构的材料,教师还要根据幼儿建构的实际情况随时对建构材料进行调整或增补。
三、给幼儿预留充足的游戏时间
幼儿在进行建构活动时,经常会一边玩、一边想,还会通过模仿他人的建构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建构作品。因此,幼儿建构需要有充足的时间来保证其建构活动的完整性。教师不能简单地对幼儿建构活动进行时间上的限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耗时较长,无法一次性完成的建构活动,教师可以帮助幼儿分段规划时间,创造机会让那个幼儿能在其他时间(如饭后、离园前等待家长、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时)继续完成。
四、提供数量充足的玩教具材料
材料是建构游戏的物质基础,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建构游戏材料,确保幼儿自由建构不受限于材料的数量和材料。
幼儿园区域教玩具的配备影响着幼儿能力发展,教师在配给教玩具的时候需要考虑教玩具的种类数量、幼儿的年龄特点,还需要给幼儿充足的时间去进行探索和操作,这样才能更好更快地促进幼儿建构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