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金刚通讯员张国文丁亮
徐艳玲,女,生于年10月,年7月山东女子学院学前教育专业毕业,中小学一级教师,现就职于临邑县实验幼儿园,是一名扎根一线幼教20多年的普通幼儿教师。
二十几年来,徐艳玲坚持用真心和爱心呵护每名幼儿,脚踏实地、肯吃苦耐劳,并勤于钻研业务、精益求精,默默做好本职工作,用自身行动换来园领导的认可、家长的信任,孩子的喜爱,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年德州最美教师徐艳玲上台领奖
爱岗敬业收获成长
徐艳玲老师坚持党的领导,自觉做好党和人民幼教事业。从教二十多年来,她无怨无悔、尽心尽责,把一生的爱融进了幼教工作。她从入园那一刻起,她就对幼教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与孩子们接触、交流,需要细心、耐心和爱心,面对一张张稚嫩可爱的笑脸,她要求自己时刻保持微笑,时刻用自己的行动引领孩子们。
刚参加工作时,幼儿园的各种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但丝毫没有影响徐艳玲的工作热情。面对大班六十七个孩子除了兴奋就是快乐,根本没有被困难吓倒。没有挂图?自己画!没有教玩具?自己动手制作!六一孩子们演节目没有道具?自己做!她利用废旧挂历纸等做道具,每年看到孩子们在舞蹈台的精彩表演,她心里乐开了花。在年她编排大班舞蹈《上学堂》多次获得县级奖项,家长和园领导都给他竖起了大拇指。年在全县幼儿教师教玩具评比获得三等奖,她先后担任大、中、小各年龄段的班主任,认真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等,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进行创新性的教育,全面提升了幼儿的素质。而在幼教中,她始终保持一种自强自律、勤勉奋进的精神状态,经常自我加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她总觉得一个人能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中度过美好时光,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正是有这样的信念才在快乐的工作中收获成长。
潜心钻研做好骨干引领工作
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徐艳玲努力钻研业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多种能力,培养孩子们优秀健康的心理品质,要让他们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中,在幼儿园快快乐乐的健康成长。
通过教学实践,徐艳玲老师深深体会到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幼教老师,仅有热情是不够的,还必倾具有娴熟的启蒙技巧和育智方法;她深知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则要拥有一片海洋,只有不新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不断的提高教育质量。
为此,徐艳玲先后阅该了大量的幼教书籍,特别是在新《纲要》颁发以后,她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注重着幼儿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二十年多来,她写下了大量的教学心得,经验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她写的论文《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山东省教育厅论文评选中获叁等等奖,论文《浅谈民间游戏在幼儿活动的作用》获县师德论文评选一等奖等,在她指导的年全国绘画“艺术之星”荣获优秀奖,通过参加教育部“国培计划”师范远程培训,提高专业能力,并运用到幼儿活动中,使幼儿得到了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年参加了北京师范大学主办的“玩转绘本——应彩云名师的教学活动”,通过学习绘本并运用到语言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及想象力;使孩子丰富语言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年参加了深圳举办的“全国幼儿一日生活优化、环境创设、游戏与家长工作高级研修班”师资培训,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幼儿一日活动中,并带领骨干年轻老师进行园内环境创设,起到了带头作用。由于出色的工作业绩,年她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年“童年童画”第十八届国际幼儿创意国际大赛活动中获得指导三等奖,其中3名幼儿获得特金奖、8名幼儿获得金奖等。在教科研中能及时总结教育教学的体会和经验,有效地带领和指导年轻教师的成长。
认真探索努力提升教育科研潜力
徐艳玲老师在-年,参加了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幼儿感恩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感恩是一个温馨而永恒的话题,感恩教育是增进人际和谐的纽带,幼儿是祖国未来的花,正处于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是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他们进行感恩品质的塑造不仅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品德。幼儿学习了如何关爱他人、如何与别人分享、何担当与负责,如何谦让别人、如何宽容别人、如何孝敬老人、如何感激他人、如何面对困难、如何面对生活、如何欣赏他人、如何珍惜、如何感恩……在她一丝不苟的指导下,孩子们有了明显的进步,还取得了可喜成绩,幼儿小班要知恩、中班感恩、大班报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务事帮着做,幼儿园的事抢着做,不会的事学着做。
爱幼如子,细雨润物
冰心老人说得好:“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因为在孩子们的眼中和心里,老师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化身和学习的榜样,所以徐艳玲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她对待班里的孩子比自己孩子还要亲,擦鼻涕、修指甲、拉裤子等等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她都不厌其烦。“爱,首先意味着奉献......”这是她多年来一贯的教育观念,她说,“身为幼儿教师,不仅自己要拥有爱心,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爱感染孩子,教会孩子去爱别人。”
每天早晨,提前半小时来到幼儿园,做好孩子们的入园准备工作,并且利用这段时间和早到的家长交流孩子的情况。
二十年来她始终立足于幼教,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她常说,孩子的心灵最纯洁,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美的花,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孩子,爱孩子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教师要将爱心倾注在每一位孩子身上。她深爱着幼儿园里的每一个孩子,曾有一个叫邢皓的男孩,比较内向,遇到事爱哭,不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家访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平时爷爷奶奶带。在家有点任性,经常要奶奶买小玩具,她与奶奶交流教育孩子的重要性及方法,老人多放手,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孩子多出去和别的朋友一起玩耍。通过家访以后孩子能主动帮助做事和别的孩子玩耍交流了,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了。
徐艳玲老师一直以《指南》为准则,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从小班升入中班的有点自闭的孔垂博小朋友,开始不说话,光摇头点头,推搡小朋友,不和小朋友交往,每次徐老师都和他谈谈心、说说话,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聊,即便孩子一言不发,她也总是用微笑和拥抱鼓励着他,用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包容他、教导他。渐渐地孩子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可以和小朋友和睦相处、一起游戏、帮助小朋友们做好事情。孩子家长激动地说:“孩子来中班进步很大,遇到徐老师是福气。”作为一线教师,每天发生的事情都是感人的,徐艳玲深知每一位孩子都是一本独特的书,要读懂他们,需要理解和智慧来解读,需要用爱心、耐心、细心、来解读。
抗击疫情从小事做起
年,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困住了幼儿入园的步伐,但徐艳玲老师科学“宅”,战疫情,制订了“战疫情——我行动”线上活动方案。
从2月10日至6月,把制作的活动美篇每天发送孩子们,督促幼儿在延期开学期间,依然能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和认可;她一直坚持工作在幼儿园疫情防疫一线,做好每日疫情排查和上报直到6月份开学,她每天四次给孩子测体温,洗手消毒,做详细记录,科学配比含氯消毒液擦桌椅,门把手,孩子能触摸的地方,彻底消毒到每个角落,杜绝病菌的蔓延和滋生,保证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日常生活中,徐艳玲严格执行:杯子、毛巾的每天清洗消毒,孩子的玩教具定期消毒,幼儿离园后的时间用含氯消毒液擦洗桌、椅等,特别在非典、手足口病流传及流感蔓延时,她卫生做得很仔细、很及时、很到位,班上没有一个孩子被传染。平时在班里总看到她拿着拖把在不停地拖地,用抹布擦拭每一个角落,哪里脏了就去擦,哪里乱了就去整理,教室被打扫规整得很好,让幼儿一来到班里就感到像家一样温馨。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烦心事,徐艳玲都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工作中去,从不给领导添麻烦。工作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其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为了能天天见到班里可爱的孩子们,从没有请过假,更不让其他老师分担工作,她总是说:“比起奋战在武汉一线的专家、医护人员、解放军战士,这点付出不算什么!”
徐艳玲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坚持用真心和爱心呵护每一名幼儿,凭着强烈的责任心、坚定的事业心、积极的进取心,恪尽职守、脚踏实地做好园内各项的工作。她把心中的温情化作无数份爱心,奉献给幼儿,把心血浇灌在幼教事业的沃土上,在幼儿教育的道路上坚定执著的走下去,即使青丝变白发,心中的爱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