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境创设,给孩子另一个家幼儿园设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nb.ifeng.com/a/20190527/7447319_0.shtml

为什么老师辛苦做了几天的环创成果,却被园长要求推翻重来?

为什么老师觉得自己布置的环境有趣且美,但孩子们却对此视而不见?

随时节变化,环创要常换常新,为什么老师觉得“七十二变”真的太难?

台湾爱儿群幼儿园武汉分园·童书屋

01/

园长说

幼儿园环创中的问题

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对幼儿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园所往往也十分重视环境创设。尽管老师们在幼儿园的工作中,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时间会花在环境创设上,可是总还是出现“费力不讨好”的状况。

针对幼儿园环境创设上的困惑,我们采访了多位幼儿园园长,企图在“为什么”的烦恼背后,理性寻找真正的问题所在:

“大多数老师在做环创的时候,不会考虑到环创跟孩子之间会有什么样的互动和连接,她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的,不管是从颜色还是布局等。而且老师有一个误区,就是觉得环境创设等同于美化环境,所以他会加入很多没有必要的完全是装饰性的东西,而忽略了整个环境其实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工具)。所以可以说她们做环创是‘自娱自乐’,他们自己觉得挺好,但是其实对孩子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际操作中,要么过于注重教育,要么过于注重美感,二者很难平衡,无论偏向哪方,都会降低幼儿对环境的接受能力。如幼儿园经常用多种鲜艳明亮的颜色来装饰幼儿园,主观上认为幼儿喜欢,但是事实上,过多颜色会使儿童的视神经和情绪始终处于兴奋状态,进而引发审美疲劳,削弱儿童的感官的敏锐度。还有一种方式是,把幼儿园的墙体以及教室的空间填满,主观上认为提供的设施与材料齐全、美观。实际上,这种“美观”从本质上,不是为幼儿服务,而是为专家和家长服务的。”

“幼儿园老师做环创的整体水平都会偏卡通化,在审美水平上有待提高,因此给孩子在美育上带来的影响也十分有限。而美育又是环创的一个重要作用,它可以培养人的感知力和表现力。感知力就是一个孩子从这个环境中吸纳信息的能力。而表现力是他吸纳之后,加上他自身的理解和创造,再表达出来。所以老师自身审美力上有待提高,绝不是想当然尔地认为孩子就一定是要在卡通漫画的包围里。”

………

台湾爱儿群幼儿园Esther的环创作品

多位一线的园长和老师在环创上所见的问题,我们可将其归总为“幼儿园环境创设,只见环境,不见人”。

换句话说,幼儿园老师很少去思考所谓环创与儿童成长之间的真实关系,或者说这种思考是非常浅表,为了呈现而呈现,更多是为了完成任务,很少深入思考自己所做的环境创设是否对儿童发展产生真正的意义。但其实追问下去,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做环境创设?最终还是回归到“人”,回归教育的本质。

台湾爱儿群幼儿园Esther的环创作品

针对幼儿园环创中的问题,尤其是室内的学习环境创设,日敦社携手台湾爱儿群幼儿园的环创设计师Esther,开设“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坊”:

从转换老师们的环创观念,到指导老师的具体实践操作;从美而有趣的环境创设表面,到每个设置背后都有可追根溯源的意义。让孩子们生活在温馨舒适有意义的环境中,让老师在环创上的工作不再那么难。

02/

给孩子另一个家

台湾爱儿群幼儿园Esther的环创作品

一个出色的学前教育环境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美国国家建筑科学研究所的研究表明,出色的学前教育环境具有五个主要的特质:家一样温馨、儿童规格、激发儿童的自主性、鼓励自我表达、在室内外均有机会接触自然。

看似抽象而复杂的五个特质,实际上都是基于孩子作为人的发展特质而提出的。只要老师对幼儿有认真观察和深入认识,以环境作为为幼儿身心健全生长而服务,如此追根溯源的解决问题,环创不仅会产生真实的意义,老师也可以事半功倍。

台湾爱儿群幼儿园Esther的环创作品

Esther认为,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第二个家。但实际上,“家”的意义对于孩子来说,却更为重大,所以为孩子设计一个“校中家”,让他们可以从家的生活过度到社会学习时,有一个小小的转换空间,这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个基点。

台湾爱儿群幼儿园Esther的环创作品

那如何将幼儿园的环境转换成家的感觉?如何思考和选择有质地和符合孩子特质的家具、摆饰和玩教具?如何让幼儿从眼里看见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手上把玩的和心里感受到的,处处都有美的线条,时时都有新(心)的触动,以及产生自我探索的可能性?

这些都需要提高老师的敏锐度和手作能力,绝非纸上谈兵那么简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