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这门学科带有极强的艺术性,其主要是用来探究各类物质之间作用以及研究物质性质成分的一类学科,通过化学来进一步的深度的探究世界,打开世界物语的大门。在这艳丽多姿的世界中,被动性的学习化学知识,根本无法满足当前的时代发展需求,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到人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发展进程。因此,老师们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自学能力,让学生们养成一个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由原本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过渡到自主学习模式,设定好学生们的主体课堂地位,帮助学生们及时的完成自我知识的构建,处理好化学教学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强化学生们学习的技能。
1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新课标的带领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现阶段人才发展培养的标准需求。在新课标当中,其明确的指出,要转变传统的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同时设定好学生们的主体课堂地位,让学生们都可以积极自主的投入到化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出学生们参与化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们的质疑精神,让学生们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不断地解决问题,探索化学知识点。
1.1利用化学教材内容的趣味性教学
处于中学时期的学生,其身心发展并不是特别的完善,学生们会受到外界各类因素的干扰,导致其无法长时间的集中精力学习化学知识。对此,老师们应当妥善的利用化学教材内容的趣味性进行教学,激发出学生们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以及兴趣。学生学习过程的内在动力支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们的掌握化学知识的程度,需要让学生们感受到化学知识的趣味性,突破原本化学知识网络体系的熟读,利用化学就在身边等的特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以及热情。学生们要尽可能的拓展教材方面的知识内容,让其内容可以更好地贴近学生们的生活,正确地引导学生,开发学生智力。
1.2利用化学教材内容的深刻性教学
持久性的自主学习离不开动力的支撑,需要予以学生们学习的成就感,这样才会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持续性。老师们需要帮助学生们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感受,在成功感受的引领下,学生们会自行的继续学习下去。老师在分析以及解读化学教材内容的过程中,必须要懂得尊重学生们的看法,了解学生们对其知识内容的见解,予以学生们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地将自身的想法阐述清楚。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课堂上,老师还需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能一味的注重化学知识的讲授,要真正地做到放手,让学生们自行的去探索并实践化学知识,使得学生们可以真正的成为化学课堂的主人,这样能强化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成就感,同时还会激发学生让其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的化学知识教学活动中。
2强化化学分组教学,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老师们应当予以学生们更为充裕的参与学习的机会,在实际的合作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明确的划分好自身的职责,使得学生们都可以较为高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们组建学习小组或者学习小团队,以该种形式更为迅速的完成共同的任务,互助性的开展各类学习活动。
2.1面向全体学生
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自身个性差异十分的显著,且自身的学习特征也有所不同,所以老师们在开展分组教学工作之前,必须要深入地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特征以及学习现状。万不可草率的进行教学,化学老师需要和班主任以及同学进行沟通,这样可以正确地收集整合学生们的实际学习状况,依据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分组。
举例来说,可以以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态度等将学生们划分成为优、中、差三个的层次,将学生划分为四个成员的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当中都需要包含优、中、差的学生,之后在让学习小组的组员们举荐小组长,该小组就可以构成一个学习的小团体,当老师结束授课之后,学习小团体要进行自由的交流学习,相互的探讨,将其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分享交流,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更好的缩小学生们之间的学习差距,同时还会让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变得更加的浓郁。老师需要设置相应的课后问题,询问学生,让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汇报,其最终的教学成效十分的显著,学生们都可以较好地掌握本堂化学课所讲授的知识内容。
2.2共同完成集体学习任务,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
在讲授化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调动起学生们课后集体协作的积极性,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采取分组分配任务的形式,把学生们放置到集体化的环境当中,强化并培养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这会有效地强化学生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如: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制定与课本知识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学习,拓宽知识面。同时,让各小组代表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本小组研究性学习的成果,一个学年下来,几乎每个小组都能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小组还制作了小课件、小教具、小模型、小实验等在班里展示,赢得了大家的好评;有的还请我去与化学实验室联系,去解开小组的“疑惑”,有的还拍成小录像。个人经验总结:让学生置身于集体中去学习,品味团结协作的成功喜悦,体会自己在集体中的主人翁地位。
3注重过程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的习惯
“在探究性学习中,通过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表达与交流等活动,经历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
3.1课前开放教学内容,提供教学“信息”,引导学生进入探究情境
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不能只把教材内容看成是教学过程中唯一的教学资源,还要求我们要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周围有利的条件,开发利用各种有效的化学资源。提倡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问题研究、实验动手,培养他们通过独立学习,获取新的化学知识,及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学新课之前,笔者总会让学生在课前先“学”一点相关的知识内容,“透露”一些相关信息的搜集方法或途径,从而使学生们能在下一节课时,带着“收获”进课堂,带着“经验”进课堂,带着“困惑”进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处于“有基础”的状态,而非“空白”状态。一位学生如是说到:“以前我在上课之前,真的不知道老师要讲一些什么内容,哪怕我对课本做了很好的预习。现在不同了,因为现在的课堂上是我们在问您,所以我得知道我要问什么。”个人经验总结:教师应给学生“提前”学习和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先“学”,营造轻松的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学而不厌。
3.2课堂开放教学模式,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环境
课堂应开放教学模式,创设讨论、归纳、总结的探究情境,营造自主探究实践的环境。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与外界的信息发生互动的过程,在互动的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信息的传递与分析。因此,在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让学生相互合作,又要让学生互相质疑,注意信息的多向交流,直至达成一致共识。有时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有时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有时是教师要“装傻”,没有了“权威”,从而实现教学信息的多向交流。
4结束语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化的过程,老师们不可急于求成,要循序渐进的进行化学知识的讲授,营造出一个轻松愉悦的化学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们都可以在其环境中带着舒适的心情学习化学知识,这样可以让学生们更为深度的掌握化学知识,加深其化学知识在学生们脑海中的印象,不断的集中学生们的学习精力,吸引学生,帮助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精心的设计化学教案,及时的转变课堂教学角色,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们的身心发展诉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们更好的实现学习的目标,积极的响应新课标,顺应时代的发展态势,强化学生们的自我以及主体认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