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上二年级就有一面墙奖状,父母却表示

“文/月儿老师教育日记,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奖状是为了表扬,在某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人员,而制定的一种奖励证明状,它是一种荣誉的象征,也是一种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因此获得奖状就等同于被别人表扬,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从小到大,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总能在期中期末考试后,抱回家一堆奖状,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奖状开始变了味道,孩子拿奖状回家父母不再稀罕,有的时候甚至还让人产生厌恶的情绪。

刚上二年级就有“一面墙”奖状,父母却表示看见就烦:啥用都没有

一位家长在后台,讲述了他的烦恼——

这位王先生的孩子,今年刚上小学二年级,基本上每个月都能拿回家几张奖状,现在快贴满“一面墙了”,刚开始为了鼓励孩子取得荣誉,每张都贴在了墙上,然而后来连孩子自己都不愿意贴了,甚至有的时候都不把奖状拿回家。

问及原因,王先生解释道:“每次发奖状,基本上全班每个人都有,只是奖状名头不一样。”原来每次考试以后,老师都会下发各式各样的奖状:

学习好的有“优秀学生奖”;品德好的有“精神文明奖”;才艺好的有“多才多艺奖”;甚至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也有“进步奖”甚至“鼓励奖”。这么多各式各样的奖状,着实大大降低了“奖状”的含金量和意义,很多孩子对此见惯不怪,拿到奖状也“内心毫无波澜”。

王先生也表示:对于这样的奖状,很多父母都不稀罕了,啥用都没有,看见就烦!

奖状本该是肯定付出、激励进步的利器,如今过于泛滥,反而失去了作用

对于80、90年代的学生来说,奖状是极其有意义的一件东西,说它神圣都不为过,而且老师在教室里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名字发奖状的场景,会让多少孩子心心念念地想要得到一张奖状。

那个时候的奖状含金量也要高很多,一个班级中只有极少数的佼佼者可以获得,奖状的名头也没有那么花里胡哨,都是实打实地靠自己的真正实力取得的。

拿一张奖状,可以让一个孩子高兴荣耀好久,回家以后会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抽屉里,或者压在桌板下面,甚至由大人把它贴在家里明显的地方。而“三好学生”的奖状,更是多少孩子梦寐以求的,为此他们会努力学习,好好听讲。

其实,奖状给孩子带来的成就感、努力才会有收获的踏实感,才是奖状真正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而如今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把铺天盖地的奖状看得毫无意义。

无论是对于孩子荣誉感、成就感的培养,还是对于大人教导孩子学会正确看待成绩,都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帮助。

成绩和荣誉,当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因为自己的努力获得了认可,从而一点一点成为更好的自己的那个过程,却是必不可少的。

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各种各样的奖励状,各种各样没有价值和真诚,只有噱头和敷衍的赞扬,或许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反作用。

奖状代表的表扬始终是外在的,家长对于孩子的能力培养不能放松

▼培养方向一: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

“会说话,说好话,话说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社交能力,无论是身处社会的成年人还是上学的孩子,能够流畅清楚地表达自己是很重要的。

虽然现在年龄很小的孩子,都开始接受双语训练甚至早教,但母语的基础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能好好的使用和利用自己的母语,是一项基础技能。

现在好多孩子出口就能背英文短文,唱歌也只唱英文歌曲,我们承认英语的重要性,但是母语的根基性,也是需要把握的。

▼培养方向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现在越来越多的编程课,开始从孩子着手,也有大量的编程玩具教具出现在市面上,家长们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