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的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①强制性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3.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A.奖惩评价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A.学科活动
B.社会活动
C.主题活动
D.文体活动
5.习近平总书记在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①有理想信念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力⑤有仁爱之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
A.因变量
B.自变量
C.干扰变量
D.无关变量
7.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
B.抬高受伤的脚踝
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
D.给学生吃止痛药
8.在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努力程度
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A.生理自我时期
B.社会自我时期
C.心理自我时
D.精神自我时期
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A.%
B.%
C.%
D.50%
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
A.符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的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3.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A.自然资源
B.校内资源
C.社会资源
D.个体资源
14.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15.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边缘课程
D.隐性课程
17.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18.课程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
A.课堂观察
B.活动记录
C.标准化测验
D.课后访谈
19.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这一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进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
A.复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22.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基本步骤。
23.简述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啊?”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去端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时,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
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地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后,我便问她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
(1)分析小璇与“我”关系疏远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12分)
25.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绵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汹涌”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海洋知识的理解。
(1)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8分)
(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12分)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6小题,任选1题作答,40分,考生可根据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为中文与社会,27为数学与科学,28为英语,29为音乐,30为体育,31为美术)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火烧云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儿在墙根站着,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你们也变了······”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一条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边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想要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必须低下头,揉一揉眼睛,沉静一会儿再看。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析这篇课文的写作特点及教学价值。(10分)
(2)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8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第3~6自然段的教学。(22分)
27.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什么是分类?(4分)请对三角形进行分类。(6分)
(2)如指导四年级学生学习上述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明说明理由。(20分)
28.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和记忆单词的方法。(10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20分)
29.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分)
(2)如指导高年级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解决难点乐句(划框部分)”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分)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正面下手双手垫球
动作方法:正对来球,成准备姿势。垫球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并拢,两拇指平行,两小臂尽量靠近;垫球时,用两脚蹬地,两臂稍内收,利用仲膝含胸、提肩、压腕的全身协调动作迎向来球,将球准确地垫击在前臂的击球部位上。击球瞬间,两臂要保持平稳,身体重心向抬臂的方向移动伴送球击出。
双手下手垫球的击球手型一般分为叠指法和包拳法两种。
叠指法:将两手手指上下相叠,两拇指对齐平行靠压在上面手的中指第指节上,掌根靠紧,两臂伸直相夹,手掌部位不能相叠。
包拳法:将两手抱拳互握,两拇指平行放于上面,两掌根和两小臂靠紧手腕下压,使前臂形成一个垫击平面。
双手下手垫球的部位:一般是用手腕向上10厘米左右的平面。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正面下手双手垫球”的教学重点、难点。(10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技术教学环节的步骤并说明理由。(20分)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各自满足人类的什么需求?(10分)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什么是好的设计”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身边用品设计的欣赏和评述方法”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10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C
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意思是治国安民,第一要务就是推行道德教化,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2.A
解析: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制性、普遍性、公共性。强制性是义务教育的最本质的特征,义务教育由法律保证教育活动的实施。普及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强调义务教育的全民性。义务教育属于公益性质的事业,具有公共性。
3.A
解析:奖惩评价法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促使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逐步培养良好品德的方法。“贴小红花、插小红旗"是对学生行为的奖励,属于奖惩评价法。
4.C
解析:主题活动是就特定专题而展开短期或长期的专门活动。法治教育报告针对法律主题进行教育活动。
5.B
解析: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发表重要讲话,勉励广大师生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6.B
解析:自变量是另一变量变化的原因,因变量是自变量作用的结果,它们是最重要的两种变量。题干中“考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是自变量,学习效果是因变量。
7.B
解析:脚腕扭伤后首先要检查伤势,揉一揉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排除A;受伤后48小时内进行冰敷,48小时后进行热敷,排除C;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帮助学生抬高脚,而不是吃止痛药。故本题选B。
8.D
解析:韦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其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努力程度,因为努力程度是唯一个可以控制的因素。
9.B
解析: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儿童在3岁之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社会自我至少年期基本成熟。题目描述属于社会自我阶段。
10.B
解析:实验证明,过度学习(即能够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的程度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时,记忆效果最好。
11.D
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实际上是学习表示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判断。题干中的公式涉及到路程、速度和时间三个概念的关系,因此对它的学习属于命题学习。
12.B
解析: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的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替代强化: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老师表扬小明后,班上的同学表现更好,这是属于替代强化。
13.C
解析:按照空间分布,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学校范围内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内课程资源。超出学校范围的课程资源就是校外课程资源。故本题选C。
14.B
解析:杜威主张以活动性、经验性的主动作业来取代传统的书本式教材,即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提出了“从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强调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利用儿童游戏的本能,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题干关键词“经验课程”“主动作业”可以判断属于杜威的观点。A项卢梭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教育目的是培养自然人而不是培养公民。C项泰勒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D项布鲁纳提出了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必须使学生学习一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倡导发现式学习。
15.A
解析:新课程倡导三维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本要素包括:(1)理解和掌握适应社会进步和个性发展所具备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初步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以及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应用价值;(3)注重综合化的学习,认识到各门学科之间、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是相互关联的,理解事物之间的复杂关系,逐步扩大知识范围。题干中学生对水的三种状态及物质状态转变的了解,属于基础知识,即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
16.B
解析:综合课程是指打破传统分科课程知识领域,组合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领域构成的课程。《道德与法治》是道德领域与法治领域内容的融合,因此是综合课程。
17.C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通过题干关键信息“教师展示动物脚印图片”可以判断属于演示法。
18.C
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考查学生在不同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情感态度状况及变化,采用的主要评价方式有课堂观察、活动记录、课后访谈等。C项属于适合评价“知识与技能”目标的方法。故本题选C。
19.D
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题干中李老师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正是对因材施教的运用。
20.B
解析: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个别教学。其中,现场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生活现场和其他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题干中教师正是采用了现场教学的形式组织学生到路口进行实地观察。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
教育启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潜在的发展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水平,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22.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模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主题
(2)问题导引(主题呈示)
(3)活动计划(特别提醒)
(4)活动实施(真实记录)
(5)活动总结(感受收获)
(6)活动评议(评一评)
(7)活动拓展(跳一跳)
23.(1)选好学习的榜样;
(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1)材料中,小璇与“我”的关系疏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我”没有做到尊师爱生。尊师爱生要求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与信赖。材料中老师嫌弃小璇的手脏没有让她接水杯,没有考虑到小璇的心理感受,导致小璇的自尊心受挫。
第二,“我”没有做到主动与学生沟通。上课时老师发现了小璇情绪低落,只是简单问了一句,并没有深入地了解她的心事,没有进一步开导教育她,导致小璇与老师关系的疏远。
第三,“我”没有做到民主平等。民主平等要求教师理解学生,一视同仁地与所有学生交往,善于倾听不同意见。材料中老师没有让小璇接杯子,并没有对她一视同仁,忽略了小璇的意见,没有尊重小璇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权利。
第四,小璇对“我”的认识出现了偏差,认为“我”不喜欢她。学生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许多调查表明学生认为教师喜欢自己就会主动亲近这位教师。
(2)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如下:
第一,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教师应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材料中由于“我”看到小璇的手比较脏,便让其他同学帮我端水杯的行为在无意间伤害了小璇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第二,要发扬教育民主。老师应对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小璇与其他学生,同时也应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