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环创真的是你想的那样吗

裂变式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4372.html

幼儿园对环境有很高的要求和标准。园领导要求老师们设计和创新。要参观者有主动拍照的欲望,有视觉冲击感,并且引人注目。

让我们一起去探究下这些美好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又到了新学期,园领导要求要做环创,幼儿园老师们为这学期的环境创设开始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力求创新的环境,各种材料、装饰,你能想到的,你想不到,都变成了教室里的装饰。每个月底的晚上,当老师加班时开始制作园所环创时,你会以为自己误入了工厂。一方面,你感叹教师的创新才能和动手能力,但另一方面,这些老师更让我们心痛。

这是环境创造的初衷吗?这是环境创造的内涵吗?你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墙壁装饰吗?你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每个角落的装饰吗?你以为的幼儿园环境是设计中的小资情调?

幼儿园环境,各种高档、田园的、精致的、地中海的,中国风的,有特色的,与众不同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环境创造呈现出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盛世,这既令人欣慰,也令人担忧。

我们对环境的理解是否还处于模糊的概念阶段?

你认知中的环创到底是不是真正的环创?

如果不是那么真正的环创到底是什么?

我们一起接着往下看;

一说起环创,很多幼儿园的老师就有说不出的心路历程。应付上级领导检查也好,接待来访参观也罢。这都需要花费很多时间、精力、脑力和体力。甚至有时候她们都厌倦环创。有时很难理解这种环境创新与课程和日常教学到底有什么关系?与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有什么关系?

如果对环境的认识还停留在显概念阶段,就容易出现一些误区:

A、只见环境,不见幼儿,单纯的为创设环境而创设环境。

B、环境沦为摆设和装饰。

C、学形,丢精髓。

D、环境固定的多,变化的少,不能因时因需有效支持、推进幼儿的发展。

E、环境创设从设计到制作老师包办,完全没有幼儿参与,不关心幼儿对环境的感受和体验,甚至少有或没有幼儿的作品展示。

我们扪心自问,有多少环创的作品有多少是为了环创而且环创的,但这真的不是老师的错。例如有时领导来检查时发现一堵空墙就像汤里的一壶老鼠屎。不清除掉这颗老鼠屎心里就是不痛快。反正不管你贴什么,墙都不能是空的。

想想老师们花了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做的装饰品。她当然会反复告诉孩子们小心使用,或者为了延长储存期,干脆就放在那里不用。幼儿园的一些功能室占地面积大,利用率低,就是一块尴尬的鸡肋。科学室,高大上的科技仪器,老师不知道怎么用,甚至不知道开关在哪里。美术教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成品、半成品、各种材料应有尽有,但老师只让孩子们用蜡笔画画,因为这些材料都用完了就要补充进去,这让她们觉得太麻烦了。音乐室,只有在排练大型演出时,这些排列好的、分类好的乐器才能供孩子们使用,原因还是那一样的,太麻烦了。

无论是幼儿园的投资方、管理者还是一线教师,参观幼儿园一直是大家外出学习的热门选择。幼儿园环境的创造相对容易学习和复制。但是,这就如同嫁接的植物没有合适的土壤,它们就会营养不良。模仿的时候我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别人为什么这么做?它的理念和课程有什么联系?如何借鉴他人的思维方式来思考自己的环境创造?省掉中间的思维过程,拿来就用,东施效颦,毫无意义。

四、可能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想法,因为环境创新的工作繁琐且辛苦,有时候就像一个累赘,大家都希望在学期初就能完成一个学期的环境创新,特别是区域的设置,巴不得所有的区角柜和材料都牢牢的钉在哪儿,再也不用挪动了。

如何深层理性的认知环境?

环境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创造环境的意义是什么?

谁才是环境创造的主体?

环境、课程、儿童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环境创设与利用”作为专业能力的第一项,分别指出:

1、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

2、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到安全、舒适;

3、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

4、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不难发现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这四点就能看出,幼儿是环境创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环境的目的是为幼儿自发学习服务的。观察解读幼儿是实施有效环境创设与适宜指导的首要前提。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课程资源和学习资源,这个观念的提出,不知道比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模式高明了多少倍。改变了以往单向的、唯一的教师教的模式,将教育目标和期望幼儿获得的关键经验,蕴涵在教育环境的创设中,渗透在学习材料中,让幼儿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去主动学习、自我建构。但是我们非但没有理解这样的深意,反而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很多时候我们把环境弄得表面化了,狭隘化了。广义的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我们提室内外环境的一体化,室内就是区域的设置和学习材料的投放,室外出了满足幼儿体能运动的需求还应该满足幼儿其它户外游戏的需求,如沙水、大型搭建、角色扮演、墙面地面的大型涂鸦等等。心理环境,我们看前面的第1、2条就是心理环境,当幼儿身心处于宽松、愉悦的氛围,他的大脑才会开启,他吸收性的心智能让他更高效的学习。还有良好的师友互动是我们更应该多花心思多下功夫研究的一个大课题。

环境的内涵是非常广泛和深刻的。怎么能轻易地走错方向呢?

有人说,环境的背后是教育者根深蒂固的文化、哲学和教育观。

有一朋友的小孩在内地上幼儿园,看她拍来的教室照片。硕大的教室里,周围是一个个半封闭的小区域,中间非常空旷。一交谈,如我所料,区域只是摆设,用于入园、餐后、等待离园等零碎时间玩玩具,大部分时间还是集体教学。

再看看教室墙壁布局的高度,是为成人还是儿童设计的?这个区域是精心规划的吗?安静的地方和嘈杂的地方分开了吗?各个区域与区域之间有通道吗?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看得出一个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专业性。

同样,一日生活优化,包括等待时间的有效运用,过渡环节的流畅,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和机会,都可以通过适宜的环境创设得以解决。国外有研究发现,幼儿的某些行为问题也可以通过环境的改变进而得以缓解和调整。

讲了这么多到底该如何有效、专业的进行幼儿园的环创呢?

当你真正的认识到环境创设的内涵,你就会产生内在动机,促使你通过一切办法去改变、学习、实践。当你把环创工作的落脚点放在幼儿身上,能够看见环创给幼儿带来的学习与发展,你就会产生职业成就感,当然,你的自我价值感也会得到提升。这就是你的职业幸福,相信每个老师不是不愿意做,而是希望更有效、更专业的去做。

当被动变成了主动,当任务变成了意识,当负担变成了认同,你就把自己解救出来了。

所以这是一种自我学习、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的方式。

PS,具体过程自我学习,提供两本工具书《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幼儿学习环境评量表》。多学习、多观察、多思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