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从科技启蒙开始:
年,被南明区教育局、南明区学习与资源中心授予“南明区信息技术基地校”;
年,成为“南明区科技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校之一……
贵阳市南明区花果园第三小学历来重视科技教育,积极研发“科技科学”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态度、技能和品质。
花果园第三小学学生与机器人互动
启蒙立足课堂
“硬核”的设施设备是满足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有力加持。早在年,该校就建立了设备精良的校内“科技馆”,尝试把科学启蒙教育作为特色课程进行开发与研究。科技馆内有声、光、电、风、力、水等科学设备,开发学生的观察探索、创新想象、动手动脑的能力。并成立了一校区、二校区、三校区不同年龄段课题研发小组,开展研发小学科学教育主题活动。科技馆成立6年以来,共接待学生近人。
在花果园第三小学校园科技馆内,老师和学生们一起体验“小孔成像”
教具是科学启蒙教育必不可少的。该校老师们动手制作科学教具,通过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带给学生更多科学知识,让他们在“玩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学会观察和思考。
创新依托竞赛
科学启蒙,不是让孩子“知道”,而是让他“想知道”。
作为“南明区科技辅导员工作室”成员校之一的花三小,在科技科普教育上并非只是“闭门造车”,而是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主办的各类赛事,以赛促学。
近年来,该校6件学生作品在市级大赛中获奖,4件学生作品在区级比赛中获奖。学校形成了组织机构健全、师生积极参与、科技活动丰富、科技成果丰硕的小学科技教育特色。
花果园第三小学学生参加南明区人工智能竞技赛NOC专项赛合影
年5月,该校共派出7支参赛队伍共14人参与了-学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大赛(NOC)南明区选拔赛。同学们通过拼搭小车,编程实现对方块、球的抓、放、投等动作设计,完成指定动作,并进行对抗赛事,他们在本次活动中受益颇多。
这得益于该校丰富的科技社团活动,早在年就成立了人工智能社团,成员主要来自三至六年级学生,他们利用社团课及课余时间,学习编程语言、基础搭建以及智能机器人制作运行的基本原理,打造一个集科技知识启蒙教育、创新思维拓展训练及创造能力开发培养为一体的创新实践平台。随着科技项目不断增加和竞赛经验不断丰富,该工作室已逐渐形成“传、帮、带”的学习形式和传承机制,为科技社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花果园第三小学小人工智能社团活动
发展深化内涵
科学教育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作用于课堂知识,帮助学生从小进行科技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能力,关键在于师资队伍建设。
该校高度重视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派热爱科技教育工作、熟悉科技教育规律、具有奉献精神、动手能力强的骨干教师担任科技创新指导老师,鼓励他们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前沿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花果园第三小学学生了解航模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对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小学时期正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科技教育路漫漫,创新成就梦想,科技引领未来。
近年来,花三小聚焦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组建素质过硬的辅导教师团队,以精品社团建设为抓手,逐步形成科技特色校本课程,科技启蒙教育持续蓬勃发展。一颗颗科技启蒙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何雯
编辑 吴悦月
二审 高纬时
三审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