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中小学教研工作常规》共5块20条,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为“总则”“教研组织”“教研形式”3块,计13条;下半部分为“教研任务”“教研管理”2块,计7条)
四、教研任务
14.学校教研的基本任务。组织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规、教育教学理论、学科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教材教法研究,开展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举办教学研讨活动,进行课程改革、教改试验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研究等。
15.开展专业学习。其内容主要包括:
(1)学习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法规;
(2)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经验、规章和要求;
(3)学习学科课程标准及相关辅导材料等;
(4)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经验和学习理论等。
16.开展优化教学研究。其主要内容有:
(1)研究课程标准与标准解读,明确各年级、各单元、各章节的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2)研究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灵活运用教材、科学处理教材,形成教材学科逻辑;
(3)研究学生与认知规律,读懂学生知识基础、能力基础、情感基础及立德树人基础,形成学生心理逻辑;
(4)研究教法与学法,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选择教学手段,合理选用教学方法与重点学法指导;
(5)研究备课,要做到“四备”:备课标,明确教学目标。备教材,形成学科知识逻辑。备学生,把握学生心理逻辑。备过程,优化教学流程;
(6)研究课堂教学艺术,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科任教师听课课评课节数,班主任不少于1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20节。
17.开展专题研究和课题研究。其主要形式包括:
(1)开展专题研究。所有教师每人每年必须确定一个教研专题,紧紧围绕专题进行教研活动。按照专题参与一年一度的“一人一题一文”活动,架设从经验到理论认识的桥梁;
(2)开展课题研究。课题产生办法,一是申请上级科研部门的既定课题,二是自行确定课题,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课题组的组成,既可以按教研组组成,也可以跨越组别组成,重要课题经过批准,应确定专门班子进行攻关;
(3)开展教学现状、质量现状以及学科教学情况等诸方面的调查研究,分析成因,寻找对策,形成有指导意义的调查报告;
(4)开展逐学期的成功教学经验总结活动,提取规律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4)开展“四项评优”。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教学设计、案例反思和自制课件(或教具、投影片)评优活动。
18.开展有特色的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其主要内容有:
(1)组织“赛教赛说”活动,评选优质课教师和教学能手;
(2)组织教师参加教育教学科技练兵活动及竞赛活动,评选教学技能优胜者和教学单项技能标兵;
(3)组织课堂教学改革观摩课、示范课、研讨课活动,大力推广本地校新的教学经验和教研成果;
(4)组织各层次的教育教学论文宣读会、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或经验交流会,积极向上一级教研部门推荐优秀成果;
(5)进行开放教学展示活动。规模较大的学校每学期开展“教科研展示周”活动,向外校、家长和社会开放,促进家长和社会对课改的认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