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具是一般指教学用具。
学具是学生用教学学习用具的简称,常用到学具的学科有数学、物理、化学、自然、美术等。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感性认识,帮助形成明确的概念,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具还是辅助学习的工具,比如在学习钟表知识的时候,你可以做“钟表学具”,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时候你可以做“圆柱体学具”,还可以做“认识角的学具”“长方体、正方体”的学具。
普通教具包括中小学基础教育和大、中专各类专业教育所使用的常规和专业教具。一般有实物,将客观事物直接呈现在学生面前,以便学生直接感受;模拟实物,包括标本、模型和其他复制品,如地球仪、人体模型、工程设备模型等。
描绘事物形象的图表,包括图画、照片、地图和统计、设计等各种形象化图表;再现事物形象及其过程的现代化设备,如电影机、电视机、录音机、录像机、幻灯机、投影仪等。还有授课时使用的常规教具,如黑板、板擦、白板、粉笔等。
学具的意义
1.利用学具操作突破数学概念学习
为帮助学生攻克抽象概念学习难题,教师可以有效引入学具操作这样的直观学习方式,利用学具演示和学具操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发挥学具的教学功能。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集中涉及了两个概念,分别是平年与闰年,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概念有清楚的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平年、闰年的年历,让学生将这样的直观学具作为学习材料,顺利达成抽象概念学习目标,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学具操作的乐趣。
2.利用学具操作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学具操作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数学解题,也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为未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例如,在学习20以内的加法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道这样的题目:小明购买了11张贺卡,小红购买了7张贺卡,请问他们一共买了多少张?学生都知道用加法进行计算,不过会在11+7=()的时候出现困难。
对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棒这一简单学具,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有些学生在操作时先数10根,然后将1根与7根加在一起最后算总和,就顺利地突破了难题。
3.利用学具操作锻炼合作学习能力
学具操作这样的实践活动考查的就是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因而可以以此为契机为学生组织与学具操作有关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当中体会合作乐趣。
例如,在教学“你说我摆”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你说我摆的游戏活动,一部分学生说指令,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根据指令快速搭好图形,让学生在合作当中彼此交流,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