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永恒的热点。因为教学方法是由最富有生命力、能动性的师生,共同进行的认识、探究过程和心理感受过程;是教学过程中最丰富多彩、对教学质量影响最显著的组成因素;是教学改革最外显、最根本的落脚点。近几十年来,在世界范围内教学方法领域进行了规模空前的改革实践,也由此产生了许多有影响的教育家,形成了规模宏大的现代教学论。所以,你要上好课,要成长为优秀教师,不能不投入时间和精力,认真研究和反复实践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
《教育大辞典》对教学方法有以下两种解释:(1)某种教学理论、原则和方法及其实践的统称。可运用于一切学科和年级。(2)师生为完成一定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20世纪70年代,美国教育家克拉克和斯塔尔把教学方法定义为: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和使用教学技术、教材、教具和教学辅助材料的方法,分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两个部分。20世纪80年代,苏联把教学方法定义为:为达到教育目标而调整教师和学生相互联系的活动方式。
总之,所谓教学方法,就是师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采用的教学方式的总称。传统的讲授法、自学指导法、讨论法是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念,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制约,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也与教学的具体对象和学段有关,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年龄学段,教师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甚至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也会对相同教学内容不同理解,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年4月,我校组织了一次有意思的聚焦课堂“三国演义”。中、美、法三国的老师各上一节历史课,内容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果一比较,老师们很快找到不同。美国老师讲课前,先问学生想知道什么。美国老师华纳说,历史学科不是单独的一门学科,学生的兴趣点也不同,课堂上先问一下学生对什么感兴趣,可以准备更多样化的材料,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而法国历史老师就给出了很多思路: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发生?怎么发生?为什么发生在英国?一个个问题之后,甚至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经济飞跃,是工业革命在现代的重演。
我们的老师采取史料分析法,把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放在制度层面分析,比较中国与英国的差别,为什么不在中国发生或法国而在英国发生?在大视野中演绎历史,无疑是教师对新课程的解读。通过比较说明不同国家的文化和教育观念不同,教学方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