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对了孩子更专注,学习更高效

在前面的讲座中我给大家讲了孩子的视觉、听觉、运动三大学习功能,这三个功能发展的是否充分、是否均衡基本决定了孩子的学习能力。每个孩子都有先天的优势与特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三大功能也会非常明显地影响到孩子的学习。

既然每个孩子大脑发育程度都不尽相同,孩子也存在先天与后天的差异,那么孩子的学习风格是否也应该有所不同?

在脑科学教育专家看来,我们的学习应该符合大脑信息加工的特点,否则学习就无从谈起。既然不同儿童的脑功能和学习心理存在差异,我们就应该就不同的方式教育他们,这时,大脑就以适合它能理解的“语言”来感知和接受新的学习。

学习风格包括听觉型、视觉型、肢体一动觉型。

听觉型的人通过听觉途径来学习。

视觉型的人通过视觉途径来学习。

肢体-动觉型的人通过触摸和身体动作来学习。

听觉型学习者善于进行逻辑、分析和序列思维。他们非常适合学习典型的学校功课,如分析声音和数字、分步骤完成指令和“做正确的事情”。他们的学习需要在典型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得到满足,所以他们被认为是“好学生”。——大多数女孩子就是如此。

视觉型和肢体——动觉型学习者善于进行整体思维。如果没有看到所学内容的整体框架,他们的思维就会缺乏逻辑性、分析性和条理。他们能学会逻辑、分析和序列的思维方式,但前提是必须按照从整体到部分的推到方式来工作。他们必须在有意义的背景下学习新的内容。

他们的思维方式非常散漫,经常在班级讨论中走到发散思维的道路上去了,而且常对正在学习的主题进行创造性的、不同寻常的联想。当教师点名回答问题的时候,他们常说的答案似乎和主题没有任何瓜葛。但是,如果教师停下来追问,让他们解释一下所说的意思时,他们也能使大家明白他们独特的联想方式。

所有婴儿天生都是典型的肢体——动觉学习风格的学习者。父母们很自然的就认可婴儿们在做中学,即通过触摸、拉扯和敲打东西的方式来学习。虽然我们也许更喜欢用告诉的方式来教他们,但是这是不可能的。假如我们希望婴儿乖乖的坐在椅子上听妈妈说话,不要摸任何东西,这是不会实现的。如果我们把幼儿束缚起来,不许他们触摸和感觉事物,不许走动、跳舞和蹦蹦跳跳,那么我们知道孩子的学习能力也被束缚了。

学校里大多数功课的成功都需要儿童从肢体——动觉型学习风格转变为听觉——分析性学习风格。

有的孩子大脑大概在六岁左右就已经做好了准备,而有的孩子却要等到八九岁才行。

女孩子的大脑大概在六岁左右就已经做好了转换的准备,而男孩子中有许多人可能还没有完成这种思维转换来。

是男孩的能力不如女孩子吗?还是教学方式不符合儿童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学习风格?等到某些男孩做好准备可以成功学习时,他们的自尊心却已经收到极大的打击,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缺乏信心,以至他们永远不能赶上来。

因为学校的大多数学习任务需要倾听,需要遵从多步骤的指令,或者分析单词的发音,所以听觉——分析型学生比整体思维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成功。

以下例举的学习偏好可用来设计成功的学习活动以帮助两类整体思维型学生,例举的各项有重叠之处,这是因为他们的学习偏好有时相似而有时不同。

请记住整体思维型学生更喜欢有少许声音、光线柔和并且许可自由走动的学习环境,他们倾向于在放松的姿势下学习,他们喜欢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吃或者咀嚼东西,而且他们应该经常看到或听到整体结构后再来学习各部分内容。

大约30%—35%的学生可能属于视觉型学习者。一般而言,这类儿童喜欢:

图片而非字符;

观看而非阅读(如录像、演示、实例);

呈现作品完成的样本而非只是听到任务的口头描述;

首先看书本或故事的结尾来确定该书是否值得通篇阅读;

惊奇、幽默、历险的故事;

在读书时视觉想象场景、任务和动作;

看到或听到相关内容后,在有意义的背景中学习语言、发音和词汇;

在课文中寻找视觉线索(图片、表格和照片);

运动图表(绘制示意图、用图表方式说明所学内容);

记录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他们可能不再需要翻阅笔记);

用许多方式来书写(如不同的颜色和材料、手指画等);

在聆听的时候绘画或涂鸦;

运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所学内容;

采用比赛和游戏的形式来学习拼写单词;

需要呈现错误之处的正确答案(最好不要在错误的地方画圈或标记);

学习场所保持视觉上的整齐;

大约15%—30%的学生可能属于肢体——动觉学习者。他们喜欢:在学习开始的时候接触具体的实例;

动手的活动(如亲自动手做模型而不是通过阅读或观看影片来学习这些知识);

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走动、触摸可以够到的一切东西;

在学习功课之前先做体育运动(如每天在开始常规学习之前带领学生跑一圈,从而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对于某些肢体——动觉型学习者而言,如果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同时旋转自己的胳膊,能够提高阅读的流畅性)

充满许多动作、历险和惊奇的故事;

首先看书本或故事的结尾来确定该书是否值得通篇阅读;

创造性的戏剧,能够将故事和事件表演出来;

在做中学,在尝试中获取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尽可能使用操作性教具;

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咀嚼或者摆弄东西(为了减少学生走动的次数,你可以让他们抱着和挤压小橡皮球);

用其他方式书写(如沙子、食盐或者用手指在手背上写等等);

用手操作教具等方式来解答数学题目;

不要强求他们聆听长时间的演讲、讲课或交谈;

用实物图或实物的方式来展现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只用口头语言描述;

学习和创造敲击乐、节奏、曲子和歌词;

减少说话的长度、话语简洁扼要;

用动作来表达感情;

用自己的方式来组织思路而非照用适合于分析思维者的思考方式。

一般学习不错的学生都是听觉——分析型学习风格,或者他们拥有综合的学习风格,因而能轻松应对学习任务。

其他类型的学习风格则或多或少在学习阶段会遇到困难。因此,在这类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应该给予适当的自由范围,从而减少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冲突。当学习环境更符合学生学习风格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能力会自动得到极大的提高,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理想的学校教育应该是这样的:在良好的教育气氛中,每一个孩子受教育的权利都会得到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差异得到了重视和照顾,针对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个性化教育……

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一种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教育风格。教师要求学生必须一字不漏地掌握所教内容,而这一点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殊能力,如有的学生通过观察能掌握字词,有的学生则通过听觉或声音的记忆能最有效地掌握所学的词汇,另外一些学生则在动作中识记效果最佳。这三种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如果强调他们学习能力特长的教学出现了,他们就能学好,否则,他们可能遇到学习困难。

着这样的环境下,家长尤其是视觉学习型与动觉学习型孩子的家长,毫无疑问需要付出更多地努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