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教具 >> 教具介绍 >> 如何讲好一节课

如何讲好一节课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是需要授课老师积极引导的。对授课老师来说,与学生交流最多的方式是通过课堂教学来进行的,因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

结合教学工作实践,以下课堂教学方法技巧“七字诀”,可为教师开展课堂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

1“备”——备好课

备好课是讲好课的前提。大多数专业都开设多种基础理论课程。不同的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具有不同的特点。在讲授每一门课程之前,教师都应结合授课对象的专业背景了解该门课程在该专业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与该门课程衔接相关的前期预备知识,以及为哪些后续课程做了铺垫。这就要求老师最好能熟悉相关专业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授课前,应仔细做好备课工作,应该广泛涉猎授课课程的相关知识背景、问题的提出、历史典故、原理的推导、理论的证明、实际应用等内容,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这样授课时才能融会贯通,触类旁通,通过对相关知识点的历史背景的说明等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该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对问题的提出让了解学习该门课程的必要性;通过对历史典故的描述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通过原理的推导、理论的证明等阐述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实际应用的例证说明该该理论的实用性和应用范围。做好这些准备后,也就为讲好课程打下了基础。虽然以上有些内容从某门课程上来看是孤立的,但从整个课程体系上来看又是有机联系的,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能“瞻前顾后”,能“高瞻远瞩”,对不同课程的关联内容进行一定的比较说明。这样才能做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系统地比较说明关联课程研究对象的差异和联系,既可培养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提升了学习该课程的动力,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欲望。

2“背”——吃透每一节课内容

课堂教学不是做报告,不能“蜻蜓点水”,也不宜照本宣科;而需要一节课一节课的讲授,所以应该在具有宽广知识面的基础上,能对全书的主要内容一一道来,讲清每一个主要细节,讲透每一个难点,这就要求老师在备课时要层次清楚、逻辑性强,要求主次分明,重点突出,弄清每一个细节,这样才不至于临阵磨枪,以便在课堂上有的放矢,从容应对。

“背”就是要求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能把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备课时准备的补充材料都熟记于胸,知道每节课程该介绍什么样的内容,该节课讲授内容的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亮点在哪里,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分析问题,如何深入思考,如何拓展延伸等。只有“背”熟了备课的内容,这样的备课才是有效的,上课时才能“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才能从宏观把握教学内容的安排,从微观把握教学内容的表述。只有“背”熟了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才可能脱稿教学。否则,一味的照本宣科,是难以吸引学生的。

3“说”——提高说课语言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教师备课时仅能使自己对知识结构和逻辑结构、重点、难点了然于胸,只是让自己清楚,但是教师更主要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并让学生掌握。对于工科类课程来说,其内容本身就比较繁琐、深奥甚至枯燥,要让学生愿听爱听,主讲教师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礼记·学记》中提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句体现出了对“善教者”教学语言的特点,即简明扼要、精辟透彻、精微、妥善;虽然举例不多但能说明问题,并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跟着学了。

有人说,说课是一门艺术。确实是这样,对于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授课对象,不同的教学老师授课效果是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这就是“说”课能力的差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所以主讲教师应该精心组织自己的语言,将枯燥的科学语言加工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同时要语速适中,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具有吸引力,学生上课不会产生听觉疲劳,才能在课堂上开动脑力劳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说课内容要从书本出发,并高于书本,融入备课时准备的相关素材,能从内容上引导人,从表达上吸引人,这样就要求主讲教师需要要提高语言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统筹好时间,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讲授完更多的内容,也要求老师提高提炼语言的能力,把握好课堂节奏,让每一节课的内容都自成一个知识体系。这无不体现了对“说”的要求。

当然,说的过程中也要灵活地运用教学语言来表达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它是教学这一专门职业所独有的语言,它要求既有规范性、艺术性、教育性、审美性、平实性、趣味性、普遍性、针对性、预定性、应变性等特征。具有良好的驾驭教学语言能力对提高教师教学效果是锦上添花的。

4“动”——恰当的教学动作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只“说”不“动”,要在“说”的基础山,穿插一定的形体动作,甚至是略带夸张的动作,把课堂作为教师施展才干的主要舞台以表达观点,吸引学生。

课堂就是教师施展才干的舞台,用心上好每一堂课是表演成功的关键。如果说备好课是教师自我学习能力的体现,而上好课则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教师却需要将多年甚至二三十年的功夫浓缩于五尺讲台,要以教学大纲为主线,借助教具、图形、语言、动作、表情,将每个知识点串起来,然后通过例题分析强化对原理的理解,并通过引申指导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工程实践中。这样让学生“立体”地学习每一个知识点,从而感到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实用性。生“动”活泼的例子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又可以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

在“动”的同时,应编排好板书,板书内容要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这样才能让学生一目了然,更好地掌握课程教学内容。

5“调”——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随着高校的扩招,同学们的知识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别,要保证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时应设法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发现教学中不时适当地插入所学知识相关典故及其在生活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可减少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开小差、分神的现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如发现个别学生不能融入课堂时,也可采用突然提问等方式唤醒这些“沉睡”的思维,让大家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当多名学生回答不上来时,可以提名让另一名比较优秀学生回答,这样既可以活跃气氛,调动大家积极思考,还可以给学生一份感动,让学生知道老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