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通知带水壶上学,一学生拿的和别

白癜风诊疗体系 http://m.360xh.com/xinwen/kjzh/54478.html

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家长再怎么全力以赴都不为过。可是有些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家长觉得难以理解。做好相应的解释工作,就能极大程度避免误会的发生。

80后90后学生当年上幼儿园以后,家长就可以把教育上的事情全权托付给老师,自己可以去安心工作,只有老师解决不了的重大事情,才需要叫家长来学校处理。

现在则不同了,家校共育提高了教育质量,也让家长再次找到了上学时的感觉。尤其是学龄前阶段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感觉不是留给学生的而是用来为难家长的。家长帮子女完成作业比自己上学的时候都认真,要是当年有这样的学习劲头,可能早就今非昔比了。

幼儿园通知带“水壶”上学,一学生拿的和别人不一样,问题出在哪?

学前教育主要以实践体验为主,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发想象力和观察力、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为日后学习文化课知识奠定坚实基础。可是学校的教具有限,尤其是一些生活里常用的东西,幼儿园老师没办法统一帮学生准备,只能麻烦家长帮忙准备。

幼儿园若有重要通知,一般会直接发在家长群里,方便家长提前准备,避免学生放学后时间太晚,家长不方便出去买。有些小事若老师觉得没必要发在群里或者来不及发在群里,就会在家长来接学生放学的时候口头告知家长,或者直接让学生转达。

中国语言文化博大精深,同音不同字、同字不同意思的情况屡有发生,有些家长在不了解老师有何意图的情况下,就会理解上有偏差,为学生准备的物品也就显得与众不同。

一位幼儿园家长吐槽,老师通知带“水壶”上学,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家里烧水的水壶。现在一般都用电水壶烧水,很少用传统的水壶,家长也不知道老师要出什么“幺蛾子”,只能努力配合,走了好几家超市才买到“水壶”。

结果第二天到学校后,该家长看到其他同学手里的“水壶”陷入沉思。老师解释说是想让学生用来喝水的,没想到有家长理解错了。可是在这位家长眼里,他买的才叫水壶,别人家孩子带来的都是保温水瓶。他的女儿很尴尬,家长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老师说的有歧义。

神经大条的家长还做过哪些让学生“社死”的事?

在家长群广泛应用以前,类似“水壶”这样的误会经常会发生。幼儿园的学生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容易出现偏差,他们还不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就不会忘了,他们会凭记忆转达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再无法理解,也只能照做,结果更是叫人啼笑皆非。

老师让学生带“多肉”上学,第二天大家上课一起观察植物。一位学生并不理解“多肉”是什么,就记成了“很多肉”。家长也不明白,老师为啥要让学生带肉去上学,难道食堂买不起肉了?

有的老师想让学生观察“鱼”,大部分学生带的都是观赏用的小金鱼,只有一位同学带了3斤重的大鲤鱼。家长看到儿子在课堂上与众不同的样子羞愧不已,没想到放学时他还挺高兴,说老师表扬他带的鱼最大。

万圣节前夕,幼儿园手工课需要学生带南瓜。大部分家长猜到了会制作南瓜灯,便买小的贝贝南瓜带去幼儿园。一位家长刚好收到了一个大南瓜,没舍得吃就让孩子带去学校了,看到老师发的照片才后知后觉,为自己的神经大条感到惭愧。

没想到还有更过分的,家长给带的南瓜不仅大,还是一截,根本没法做南瓜灯。诸如此类的误会在幼儿园时有发生,现在老师发通知已经吸取教训了。把自己的意图和带的数量、规格的详细要求发到家长群。即便如此,还是把家长折腾够呛。

幼儿园老师为啥总“折腾”家长?

幼儿园家长普遍反映老师的要求太折腾人了,看上去要求不过分,但是家长不是哆啦A梦,家里不是所有东西都有。经常遇到老师要的东西,家里没有,家长要连夜奔走或者想办法找来。

为了配合老师的各种手工作业,学生家里各种工具齐全。一位家长吐槽孩子上幼儿园这3年来的经历,捡过树叶偷过沙子,还要满世界找饮料瓶,迫不得已还要去抢纸盒子,去水吧要吸管,到饭店要一次性餐盒或筷子。

老师要求带五谷杂粮,学生家里没有就要去超市里买,买多了也是浪费,买少人家不爱卖。家长为了配合老师,老脸都豁出去了。老师也要采纳家长的建议,尽量减少让学生准备教具的次数。初衷是好的,但是家长确实太难了,别再“折腾”家长了。

今日话题:大家遇到过类似情况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内容就在下一期。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亲子家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61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