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但是,如果了解孩子每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就能做到遇到这些问题时从容面对,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我们整理了孩子每个阶段的关键期,妈妈们可以对照查看。
问:什么是关键期?
答:儿童关键期是指儿童在某段时间内,会有某种强烈的自然行为。在这期间内,对某一种知识或技巧有着非常的认知。关键期的出现使孩子对环境中的某个层面有强烈的兴趣,几乎掩盖了其它层面,并且在这期间的孩子会出现大量的、有意识性的活动。在关键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关键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来培养他们,使得这种能力真正地发展起来。
例如:绘画。如果绘画关键期到来时,孩子喜欢用铅笔涂涂抹抹,但大多数大人会从洁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他对画画也没什么兴趣了。
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关键期。
光感的关键期0~个月特点:
刚出生的宝宝对光非常敏感,这时宝宝需要适应白天和晚上的光线差异,所以白天要拉开窗帘,晚上要关灯睡觉,让宝宝适应自然的光线变化。
建议:可以给宝宝多看黑白图。
味觉发育的关键期4-7个月特点:
宝宝自己的口腔可以感觉到甜、咸、酸等。建议:添加辅食的开始,一定要注意饮食的清淡,保护好宝宝味觉的敏感程度。辅食要从糊状开始添加,慢慢接近大人食物。
口腔的关键期4~12个月特点:
这时宝宝喜欢吃手,他在用口进行尝试、感觉。建议:请妈妈们给宝宝口腔发育的机会,让宝宝吃个够,不要无情地把宝宝的手从他嘴里拿开。
手臂发育的关键期6~12个月特点:
这个时候孩子喜欢扔东西,这是最早的手眼协调发育的标准。
建议:请看护者不要管制宝宝这个行为,在保证安全和不搞大破坏的前提下,让他扔个够。
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关键期1.5~4岁特点:
忙碌的大人常会忽略周围环境中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却常能捕捉到个中的奥秘。他常常会做出一些我们不理解的细小动作,比如捏起一片掉落的叶子不停地往花盆里插,或是摆弄着花手绢怎么看也不烦,我们不明白的他们却能从中看到更多的奥秘。建议:此时期正是我们培养孩子对事物学会观察入微的好时机,带着疑问和想法去认知世界,再好不过。
语言关键期1.5岁~2.5岁特点:
语言的启蒙始终伴随着婴幼儿,甚至是胎儿期。对着胎儿说话,婴儿的咿呀学语就开始了语言关键期。
建议:大自然赋予了孩子这种能力,从观看爸爸妈妈说话的口型直到突然开口说话,这个过程就是语言关键期积攒的力量。有些孩子说话晚,如果不是病症,那么就有可能是环境的影响所至,不管他会不会说话,我们都要不断给他注入“养分”,多和他说话、听听故事,当他需要表达自我感受时,自然就开口说话了。
同样,良好的语言教育会使幼儿的表达能力增强,学会与人交往。在泳池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孩子可以得到全身心的放松。和同学、队友甚至是泳池中新交的小伙伴一起练习、竞赛。能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培养开朗的性格,泳池中的那些快乐时光将被铭记。如果陪伴孩子游泳,能增加与他们的联系,拥有更多共同话题。
自我意识的关键期1岁6个月~岁特点:
区分我的和你的、我和你的界限。主要表现:从开始说“我的”到开始说“不”到开始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地孩子们有了自我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除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的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他心思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的表现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出现的年龄2-岁。
建议: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需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死你”只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去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展现自我吧。
自我意识是所有关键期中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是否具备一个强大的能力,首先就来自自我意识的形成。所以保护这个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就等于保证了这个孩子未来人格的强大、人格的和谐和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这样一个能力。
社会规范关键期2岁半~4岁特点:
开始喜欢结交朋友,喜欢参与群体活动,这就说明孩子进入了社会规范的关键期。社会规范关键期的教养有助于孩子学会遵守社会规则、生活规范,以及日常礼节,抓住时机教养,有利于将来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生活,和他人轻松交往。建议:和更多的孩子接触。一般2岁半的孩子就可以准备入园了,幼儿园可以提供良好的交友环境。
空间的关键期-4岁特点:
喜欢垒高高、三维、钻箱子等建议:可以多提供类似的玩具,同时可以在这个机会学习各种几何图形,对日后学习几何学奠定兴趣基础。?10.色彩关键期-4岁特点:开始对色彩产生感觉和认识,开始在生活中不断寻找不同的色彩。人类认知的发展正是从感觉训练开始的。建议:给孩子提供多彩的颜料及相关书籍,为日后绘画兴趣奠定基础。
罗辑思维关键期-4岁特点:
不断追问“为什么?”“天为什么黑了?”“为什么会下雨?”“小朋友为什么要上幼儿园?”等等。这些问题总是让家长感到应接不暇,可是孩子却不管不顾地打破砂锅问到底。当我们一次一次地给孩子解答时,孩子开始出现了逻辑思维。孩子正是通过这样一问一答,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建议:保护好孩子这份珍贵的好奇心,如果家长不能回答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这时家里有一套百科全书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时认知的速度是事半功倍的。
剪、贴、涂等等动手关键期-4岁特点:
孩子从这时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使用工具,这又是大多数孩子建构专注品格的最好机会。无论在教室里还是家里,只要有充分的材料,孩子们都非常乐意选择剪、贴、涂等等这些工作。从身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也是孩子训练小手肌肉和手眼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建议: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所需的材料,并尽量不要打扰专心工作的孩子。
藏、占有关键期-4岁特点:
开始强烈地感觉占有、支配自己所属物的快乐。孩子只有在完全拥有物质并可以自由支配时,才可能去探索物质背后的精神,才可能超越于对物质的占有。而当这些物品的所有权完全属于孩子自己时,交换就开始了。与此同时,也就拉开了人际关系的序幕。建议:给孩子提供一个独立的空间,比如一个属于孩子自己的房间或者区域。在你进入他的房间或者区域时,一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间。
人际关系关键期4.5岁-6岁特点:
从一对一交换玩具和食物开始,到寻找相同情趣的伙伴并开始相互依恋,从和许多小朋友玩到只和一两个小朋友交往,孩子自己经历了人际交往的全过程,而这种交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建议:家长可以给一些人际关系相处方法的引导,不过身教大于言传。
15、性别关键期4岁-5岁特点:
大概4岁时的孩子最重视的就是谁是男孩谁是女孩。如果有人去洗手间,他们一定要跟着去,原因是想观察到底是男孩还是女孩。建议:孩子对身体的探索和认识来自于观察,成人在给孩子解释时,态度必须客观和科学,就如同认识自己的眼睛、鼻子、嘴一样。
数学概念关键期4.5岁-7岁特点:
孩子到了4岁多时,总是喜欢问:这是几个,现在是几点,有几个人?这是因为孩子对数名、数量、数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这时的孩子还不能完全理解逻辑,他们只是能够将数名、数字、数量配上对。建议:这是孩子数学智能的最初发展,而只有三位一体地掌握,才算掌握了数的概念。这时可以让孩子帮助家里买一些日用品,通过花钱锻炼数字能力及经济能力。
认字关键期5岁-7岁特点:
这是孩子第一次接触符号,我们的方法是给孩子一些文字卡片,让孩子把动作和看到的文字配合起来去学习文字。
建议:在这个阶段,孩子只能宏观地认识文字,也就是一个整体的形象,还不能够分解字的笔画,也达不到书写。孩子也会对自己熟悉的某些文字感兴趣,比如他们会发现自己名字里的字在别的地方出现。
绘画和音乐关键期4岁-7岁特点:
这是人生来俱有的能力。绘画是孩子最会使用的一种语言,他们从涂鸦开始一直到可以表达自己的感受,整个的过程都是一种自然的展现。而孩子在妈妈的肚子里就开始了听觉的发展,一岁多的孩子就能够跟着音乐的节奏扭动自己的身体,音乐是人类的语言,孩子天生就具有最高级的艺术欣赏能力。
建议:在这个关键期的发展上,我们只要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高品质的环境就可以帮助孩子的发展了。
数学逻辑的关键期6岁-7岁特点:
数学逻辑的关键期和数学概念的关键期是有区别的。孩子们在完成了对数字、数名、数量的认识之后,开始对数的序列、概念以及概念间的关系产生兴趣,建议:比如通过蒙特梭利的数学教具让孩子学习加减乘除法,这种方法学习的是数学的逻辑而不是简单的记忆。
动植物、科学实验、收集关键期6岁-7岁特点:
孩子开始积极地吸收一切来自自然界的知识。孩子们对自然的探索兴趣比我们想象得要强烈的多,孩子在六岁前,总是能保持好学、好奇的品质。建议: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机会观察大自然。
文化关键期(6~9岁)特点:
幼儿对文化学习的兴趣,起于岁;而到了6~9岁则出现想探究事物奥秘的强烈需求。因此,这时期孩子的心智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准备接受大量的文化播种。
建议:家长可在此时提供丰富的文化资讯,以本土文化为基础,延展至关怀世界的大胸怀。
蔡元培先生在《中国人的修养》一书中说到: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孩子的教育又要身系父母,那么正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呢?身为现代父母,您知道现代孩子该怎样去教育吗?
很多父母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也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后要请家教、上辅导班,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将来一定要上名牌大学。似乎只有这样,父母的教育才算成功,孩子才算成才。实践证明,这是对家庭教育的极大的误解,是升学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的不良后果。
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试想,如果一个孩子缺少对生命的认知(一遇到挫折就产生轻生的念头),没有梦想的能力(自己将来想做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保护自己(做了博士生依然被农民拐卖),无法与别人共享(腰缠万贯却不快乐),那么,即使这个孩子门门功课考第一,又能怎么样?
当今最该改变的是父母,是父母的教育观念。那么,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懂得成功的真正含义。只有父母的教育观念发生了转变,我们的孩子才能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终身受益。
一、如何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的心态
①接受现实是走向乐观的第一步
②培养乐观的性格,让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的不幸
③让孩子保持一颗平常心
④孩子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焦虑上,就不能发挥其固有的能力
⑤幽默感看似『小伎俩』,实则『大本事』
二、让孩子学会感恩,懂得宽容
①心胸狭窄只会让孩子一生痛苦
②拥有爱心,就有了求知求美的动力
③恶作剧会『惹祸』,及时引导孩子改正
④及时消除孩子的残忍行为
⑤懂得感恩,才会成长
三、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
①孩子是脆弱的,教他勇于正视失败
②培养孩子的意志力不容忽视
③对挫折感到陌生的孩子,很难融入社会
④用自信取代自卑
⑤总是责备孩子的失败,孩子将会变得『无能』
⑥对孩子进行夸奖,但不要过度
四、教会孩子自我保护
①教会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冷静应对伤害。
②依靠父母的孩子,总免不了挨摔。
③孩子缺乏处世能力,随时都会有被生活吞噬的危险。
④过分地保护,就等于『伤害』。
⑤提高孩子的『免疫力』,从容面对诱惑。
五、让孩子敢于梦想
①有梦想才有创造
②不要训斥孩子的『梦话』
③孩子有梦想时,催促他向梦想迈进一步
④拒绝孩子问的『为什么』,就等于剪断了他思维的翅膀
⑤善待孩子的兴趣
⑥善于创造的孩子,往往具有一个奔驰的头脑
六、培养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
①懂得社交礼仪的孩子,能够拥有好人缘
②孩子善于谈吐,最能弓l起别人的兴趣和注意
③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④孩子勇于承认错误,则错误已经改了一半
⑤合作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⑥懂得倾听的孩子具有人格魅力
七、教会孩子合理使用钱财
①、孩子越早接触和学会使用零花钱,长大后就越容易赚到钱
②、正确处理孩子的压岁钱
③、养成储蓄的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④、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
⑤、纠正孩子盲目攀比的心理
八、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①鼓励孩子主动与人交往,消除孩子的孤僻
②长期处在害羞之中,孩子容易产生自卑感
③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
④让孩子每天发现一个自己的优点
⑤懂得『舍』才会有所『得』
认同的点个赞或转发分享给身边的父母家人,让我们一起做一个智慧父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