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综合与实践的教学
第一节综合与实践教学的价值和目标
一、注重综合与实践是国际数学课程改革的共识
二、综合与实践的教育价值
(一)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二)改变数学学习方式,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有助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综合与实践的课程目标
通过“综合与实践”,学生能加深对其他三个学习领域内容的理解,获得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发展推理能力(包括合情推理、演绎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形成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情感。
第二节综合与实践的内容与形式
一、综合与实践的课程内容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涉及的领域
1.个人成长。
2.家庭生活。
3.学校生活。
4.社会生活。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内容的特点
1.综合性。
2.操作性。
3.现实性。
4.探索性。
二、综合与实践常见的学习形式
(一)数学测量
数学测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利用简易量具(如三角板、量角器、量筒、时钟等),对事物的长度、面积、体(容)积、角度、质量、时间、温度等属性进行度量的过程。
(二)数学调查
数学调查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调查专题,收集、分析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学习活动。
数学调查首先要确定专题,调查的专题一般来自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学生提出。根据调查的专题再组成协作小组,通过制订计划、落实分工、开展调查研究,最后形成结论并撰写报告。
(三)数学制作
数学制作主要指利用材料进行儿何模型的制作,数学教具、学具的制作,数学玩具的制作等。
(四)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要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蕴含数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数问题服务。
(五)数学实验
数学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数学学习为目的,运用小学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及实验器材,通过某一事物或现象发生、发展或变化,验证或探索数学规律的活动过程。数学实验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重复性;二是可以实现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
数学实验可以分为验证性实验和探索性实验。
它们的区别在于:验证性实验时实验者已经知道实验结果;探索性实验时实验者对其结果并不知道,还有待发现。
(六)数学建模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将实际问题,经过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即数学模型),然后求解该数学问题,并对此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
“数学模型”有两个特点:一是经过抽象、简化;二是这种结构是借助数学符号来表示的,并能进行数学推演的结构。
数学建模的过程,是实践-理论-实践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学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审题。
(2)简化。
(3)抽象。
(七)小课题研究
组织小课题研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好的问题。
(2)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组织学生合作交流。
(4)对小课题研究的评价要针对小组、注重过程。
(八)动手做活动
它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动手做实验-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
第三节综合与实践的实施和评价
一、综合与实践活动的主要环节
(一)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能力的水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事实性水平、联系性水平、探究性水平。
(三)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四)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二、综合与实践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一)活动的内容要贴近学生实际,起点要低
(二)活动要有一定的开放性,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探究空间。
(三)注重学生参与过程和在活动中的体验
(四)数学活动要能体现数学的本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在数学活动中合作交流、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
(一)注重过程
(二)定性为主
定性描述通常以评语的形式给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