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从巴中市巴州区教体局获悉,年全国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展评活动结果公布,巴中市第二中学教师李娟、黄瑞、何丹制作的教具《多功能晨昏线、直射点、昼夜长短综合演示地球仪》荣获二等奖,这是巴州区近20年来首次有该类作品获国家级奖项。
据巴中二中学校负责人介绍,全国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是教育部面向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组织的大型竞赛活动,是展示中小学校师生创新创造、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国家级展评活动每四年举办一次,省级评选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
4月27日,记者走进巴中二中,采访了获奖自制教具作品主创人员——巴中二中高中部地理教师李娟。
李娟是四川广元人,年,研究生毕业后,她跟随在巴中教书的丈夫来到巴中二中当地理老师。今春,她担任高二和高三年级两个班的地理老师。
李娟:我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了高一的新生,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薄弱,在理解地球运动部分的时候就非常的困难。我就想:怎么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这种空间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地球运动形成的原理以及产生的一些影响。
于是,在教学之余,李娟老师就一直思考,反复推敲。在学校组织的教具比赛上,她报送了这个选题。但是真正动手做起来,面临重重困难。
李娟:这个地球仪的制作,不仅涉及到地球学的相关知识,更涉及到物理学上的机械运动和电学的相关知识,我请教了学校教科室物理老师,还有学校学术委员会的各位老师,给我提供了一些意见和思路。
地球仪里面安装挡光板,而且这个挡光板还能在里面转动,且转动角度不能超过46度52分,安装以后还要不影响地球自转。这样的难题,李娟一个个破解。
接下来,更大的难题是地球仪里面的LED灯,根据教学需要如何有节奏地控制。李娟:最大的困难就是(地球仪)里面LED灯的安装。我要保证3个灯在不同时间亮起来,这个涉及到物理学上的电学知识,对于我这个理科“小白”来说,这是比较困难的。这个过程当中,得到了学校一些物理老师和学术委员会各位老师的帮助,最后能够顺利的把它安装上。
难题一个个破解,教具逐渐完善,一个月下来,李娟先后弄坏了3个地球仪。
李娟:制作这个教具,前前后后经历了1个月时间,在整个过程当中,也不是那么顺利,先后弄坏了3个地球仪。
李娟告诉记者,钻研教具,都是自己在教学之余、下班之后,利用休息时间完成的。当时,她刚生下宝宝还不到半年时间,丈夫也是教师,教学工作也很繁忙,每天晚上,她只好哄着宝宝睡着后,夜深人静的时候,动手搞实验。
年秋季,李娟把自制教具《多功能晨昏线、直射点、昼夜长短综合演示地球仪》,拿到课堂上讲解时,学生们立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李娟:这个教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另外一方面很直观的给学生展示地球的运动过程,让学生能够更深刻理解地球运动相关的知识。
自制地动仪教具,让原先枯燥的地理课生动有趣,以前不喜欢上地理课的学生,也逐渐感兴趣,听课更认真。巴中二中高三学生辜天裕:看到老师制作的地动仪教具后,我感到这种教学方式很新奇,我对它非常感兴趣。我觉得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更加便于学生们去理解,而且能提高我们对学习知识的兴趣。
李娟老师所取得成果只是学校教研工作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巴中市第二中学始终坚持“五育并举”理念,并认真贯彻落实“四质工程”要求。去年以来,学校锚定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目标,按照学校“”总体工作思路,不断加强学校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校建立了学科委员会和学科带头人制度,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指导。
巴中二中党委副书记李莽:学校每年开展青年教师赛课和教具制作大赛,激励青年教师创新成长。现如今,我校老师不仅充分利用国家标准配备的仪器开展实验教学,还根据学情需要,结合对课标教材理解和实践经验,自制教具开展实验教学,得到了学生和家长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来源:巴中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