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技离我们越来越近
——记第五批江西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赣州科技馆
近日,第五批江西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名单公布,赣州科技馆作为赣州市唯一单位入选。赣州科技馆缘何能获此殊荣?又是如何立足岗位弘扬雷锋精神?3月3日上午,记者走进赣州科技馆,在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寻找答案。
开展主题活动提高科普水平
当日,赣州科技馆二楼展厅热闹非凡,在空气泡实验展位前,市民钟先生带着儿子,聚精会神地听着科技辅导员的讲解。他告诉记者,为培养小孩对科技的兴趣,他经常带小孩前来参观,辅导员的讲解很到位,让人一听就懂。这是该馆大力强化科技辅导员业务素养,提高科普水平的一个场景。
“近年来,赣州科技馆进一步加大对科技辅导员业务素质的培养,科普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提升。”赣州科技馆副馆长陈立说,赣州科技馆现有科技辅导员8名,过去比较侧重展览,忽视对展品的深度讲解,导致有些参观者看不懂。为此,该馆从科技辅导员队伍培养入手,通过实施“自学、选学、派学、驻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送他们赴北京、南昌等地科技馆学习、培训。科技辅导员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刻苦学习、钻研业务,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从年开始,该馆每个季度对科技辅导员了解掌握展品原理及运用的情况进行考核,两次不及格者将被淘汰。为满足观众的需求,该馆还推出定时讲解,通过广播提前告知观众。同时,针对一些节假日、主题日、双休日开展主题活动,科技辅导员提前10天策划好主题,活动要充分利用馆内展品、依据不同的节日,开展科技制作、科学小实验、情景剧表演等。
随着赣州科技馆科普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观众日益增加。据统计,年该馆免费接待观众17万余人次,比年增长9%。举办“科学知识趣味答”“科学实验秀”“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竞答”“科学来挑战”等科普活动期场次,比年增加28.87%。
开展“四进”活动让科普常态化
3月1日,赣州科技馆工作人员走进赣州市杨梅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向学生们演示了航模飞行、液氮实验、机器人等,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科技、感受科技。
“赣州科技馆作为以展览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在做好馆内展览和主题活动的同时,我们还‘走出去’,让科技来到市民身边。”陈立说。
为常态化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丰富科普教育方式,赣州科技馆采取“流动科技馆”“流动科普活动”“四点半课堂”“科普大篷车”等方式,持续开展“科普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军营”活动,规定每周五下午为“四进”活动时间,活动每期有主题。仅年,就开展“四进”活动场次,服务群众人次,有效地提高了市民科学素质。
一次次活动的开展不仅激发了市民对科学的兴趣,也对市民进行了科普教育;市民在感受科技魅力、开阔眼界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科技离我们并不遥远,科技无处不在。
开展“下乡入村”延伸科普触角
年11月的一天,由赣州市科协主办的“科技助力精准扶贫暨科普进校园”活动走进兴国县社富乡中心小学,为孩子们开启了一场精彩的科普之旅。
据了解,为助力精准扶贫工作,赣州科技馆主动作为,积极参与,从年2月起,将“科技下乡”与“科普助力精准扶贫”“科协深化改革”“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相结合,开展“科普下乡入村活动”,让科普的触角向边远山村、贫困地区延伸,让山里的孩子同样能感受科技带来的惊喜和快乐。年,赣州科技馆工作人员深入18个县(市、区)的23个乡镇25个贫困村,开展科普“下乡入村”活动25期31场次,深受当地村民和学生的欢迎。
在活动中,赣州科技馆给一些边远山村学校的孩子送去科普实验、科普知识的同时,还捐赠教学设备。同时,联系科普企业为贫困地区学校捐赠科普书籍、科普教具、科普资料等余件(套)。组织15家科普爱心企业建立了“科普爱心联盟”。
辛勤耕耘结出累累硕果。近年来,赣州科技馆1人被授予全国科学表演达人,6人次获第六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二等奖,1人获江西省首届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科普剧《新西游记之月光宝盒》获第四届全国科学表演大赛科普剧三等奖;科普剧《卡梅拉和它的伙伴们》获第五届全国科技馆辅导员大赛“其他科学表演”三等奖;科普剧《王后的魔法球》,作为我省唯一获邀参加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暨中国科技馆“科学之夜”活动展演。该馆先后荣获“江西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日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群众满意窗口单位”等称号。(黄丽莹记者刘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