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STEAM,重视教育的爸爸妈妈们一定不会陌生。从字面理解,STEAM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英文首字母的缩写。
不过你知道吗,其实STEAM五大学科之间的内在关系,本身就很STEAM——逻辑严谨、层次分明。
科学是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技术和工程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数学则是技术与工程学科解决问题的基础工具。
按照上面的逻辑,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STEAM,那就是——基于数学,把科学与技术通过工程与艺术的形式进行呈现。
STEAM虽然是多学科的融合,但它可不是简单的学科罗列哦,而是重在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多数问题,其实也都是需要应用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共同解决。
我们有时说某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强,一方面可能是他的知识比较渊博,解决路径多;另外就是指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清晰,思维能力强。
说到这里爸爸妈妈一定很关心,STEAM教育到底是如何对孩子产生正面影响的呢?下面就以Kidsplus伊顿环球童学的《KIDSSTEAM》英文课为例做一个直观说明。
在《KIDSSTEAM》中,有一节《帮助小老鼠Codingmi回家》的主题课程,主要是通过实物编程让孩子帮助下图的“蓝色小老鼠”找到回家的“路”。
首先外教会提出问题“怎样帮助小老鼠回家呢?”,调动儿童的已有认知经验——向前走、向后走、向左走、向右走等,将这些日常认知和实物教具进行结合,这些已有经验是儿童对于科学经验的初步认知。
再请儿童根据已有认知经验梳理解决当前问题需要的细化步骤,“向前/后走几步?、向左/右走几步?”在这个过程当中不仅应用到数学的基础知识,更在线路设计的过程中很好地体现了儿童的工程能力。
最后将儿童对于问题的答案应用到“电子小老鼠”中,并通过编程这一技术手段实现并验证。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也许会有多次的试错和尝试,最终将多学科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经验。
整个实验过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中间的试错过程,更能让孩子理解面对失败不必气馁,积极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观心态。
除了借助教具来进行STEAM教育,一些趣味实验活动也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思维能力。
比如通过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融合运用,让儿童潜移默化地形成对颜色、形状等多种概念的早期认知。
放眼未来,技术革新将是下一个时代的命题,综合科学思维能力将成为通往未来世界的门票。未来已来,希望我们的孩子都做好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