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言语,是指人们认识活动的过程,即个体对感觉信号接收、检测、转换、简约、合成、编码、储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断和问题解决的信息加工处理过程。在心理学中是指通过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获取知识的过程,即个体思维进行信息处理的心理功能。提升儿童的认知有助于开发早期的儿童大脑功能,对儿童的智能发展大有好处。
儿童的认知发展包括基础认知和综合认知,基础认知是孩子对事物的基础认知,我们先了解一下基础认知的内容。
基础认知:
1、配对
实物与实物配对:比如准备2个完全一样的物品作为教具,比如叉子、积木,将2种教具分别放在2张外观完全一样的垫子上,叉子和积木分开,我们发指令放一起,一边将一个叉子给孩子,让孩子把叉子和垫子上的叉子放一起。
相似物品的配对:孩子掌握完全相同的实物配对以后,接下来就可以练习外观有些不同但是是一个物品的配对,比如不同颜色的积木、雪花片、碗等等。
卡片与卡片配对:用2张完全一样的照片或图卡。
实物与卡片配对。
2、模仿
大动作模仿:比如拍手、拍肩、摸摸脸等。
操作物品的动作模仿:比如把笔放到笔筒里等。
连续动作模仿:比如先拍手再跺脚等。
精细动作模仿:比如手指动作的模仿等。
声音模仿:比如嘎嘎、呱呱等。
3、学习命名
孩子需要足够的词汇量,身边常见的事物孩子都要学会命名,比如水果、蔬菜、动物、食物、交通工具等等。
4、物品的功能
这个物品是用来做什么的,哪个物品可以达到这个功能。
比如扫把是用来做什么的?扫地的。
什么可以用来扫地?扫把。
5、认识颜色
可以先教孩子色差比较大的,红色、黑色、白色,可以一个颜色一个颜色教给孩子,等孩子学会了再教孩子下一个。
能回答这个物品是什么颜色的。
能听指令把对应颜色的物品拿过来。
6、认识形状
先认识常见的形状圆形、三角形等。
能回答这个是什么形状的。
7、认识人物
基本的人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职业人物:医生、护士、警察等,了解职业的工作性质。
8、认识地点
能回答出这是在什么地方,比如这是在学校。
理解地点的作用,比如到哪里上学?学校。
9、学会区分比较
长——短,大——小,高——矮,胖——瘦等等。
能拿相应特征的物品。
能表达哪个长哪个短。
10、学会分类(最基础的开始)
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
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分类。
蔬菜、水果、动物分类等等。
11、理解数概念
认识数字(1——10)。
唱数与点数。
按数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