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力量聚焦文化传承融今文化开创时尚非

在通州区弘祥文创园内有这样一家传统文化体验馆——融懿国风馆,馆内展出了多种时尚非遗的代表性项目及新锐文化创意产品,既有传统技艺+现代设计的刺绣、扎染、大漆、银锻、陶瓷、景泰蓝、花丝镶嵌等众多非遗产品,也有非遗IP经转化、创新、再设计的文创衍生品,同时可提供丰富多样的非遗手工体验活动。这家国风馆的运营单位便是北京融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今文化”)。

从创立伊始,融今文化便坚定了“让大美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使命,一直致力于非遗的研究与传播、产业转化及其应用与发展,逐步成为践行非遗生活化融入的造物者、非遗跨产业发展的赋能者以及非遗创造性转化的链接者。

融懿国风馆只是公司非遗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融今文化创始人及核心团队深耕非遗领域多年,不断地探索、实践非遗创新发展的新路径,据融今文化副总裁强振民介绍,目前公司的业务覆盖三大领域,首先就是非遗产品的转化,通过和非遗传承人的合作,引领适应当代消费者审美取向和生活方式,打造适应市场多层次需求的非遗及相关文创产品,推动非遗IP的提炼、授权和转化;其次就是推进非遗与教育的深度研发,创办了非遗教育品牌“融懿学堂”手工艺学院,专门打造了非遗教育标准化体系,既有丰富成熟的非遗体验课程,也可向中小学、幼儿园、职业艺术院校等输出完整的教材、科教、套材包、师资培训、教室环创;最后一项业务就是探索“非遗+”的创新融合发展,将传统非遗与旅游、科技、酒店、快消品等相关行业、领域跨界融合,形成新的业态,为相关产业赋能的同时,实现非遗活态传承,推动非遗活力再现。

创造“时尚非遗”新潮流

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非遗作为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宝藏,为了让大美非遗真正融入现代生活,融今文化将当代审美、现代设计和传统工艺相融合,对非遗产品进行全方位创新,将非遗产品赋予了真正的潮流印记。

强振民说:“公司成立专业的非遗产品设计研发团队,与刺绣、扎染、银锻、大漆、陶瓷、景泰蓝、花丝镶嵌等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匠人密切合作,改进设计,改良制作,提高品质,改善功能,拓展用途,将传统非遗结合现代潮流进行全方位升级,既保留传统非遗技艺的精华,同时还赋予产品新的生命。”

“比如我们将传统刺绣工艺结合现代潮流设计制作的各类手提包,不仅拥有现代包的时尚设计,在里面还加入了传统非遗技艺,让一个简单的手提包融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强振民介绍到。

“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大量艺术跨界的探索,比如将艺术家的书画作品,通过极富魅力的刺绣艺术表达,完成了一幅幅绣品,通过主题展览将国画艺术和刺绣一一对应、交相辉映。当非遗刺绣与水墨国画相遇,它是一场传统技艺与传统美术的碰撞,我们看到的‘一笔一画’均有意,看到的‘一针一线’皆传情,传统手工艺的美好、非遗的魅力不用语言去表达,我们看到丝线代墨将山水花鸟诉诸于一幅幅绣品之中,就让你不自觉的心生欢喜,触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打造时尚非遗新潮流,不仅为公司打开了市场,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还为公司带来了很多荣誉。年,公司“融懿国潮·时尚非遗创新平台”项目在北京文创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北京市文创大赛通州赛区第一名、北京赛区决赛三等奖及北京市文创大赛全国总决赛“年度行业引领奖”,公司打造的“融懿”品牌获得中国文创品牌榜TOP,在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评选中,融今文化荣获“十大文化新企”称号,公司创始人殷丽莉获得“十大文化新星”称号。

创新非遗文化美学空间打造文化打卡地

为了让非遗真正融入时代、走进生活,让更多人了解非遗、爱上非遗,融今文化打造“融懿国风馆”非遗文创美学空间,通过“国潮购物+非遗展演+手工体验+展览鉴赏”,促进非遗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融懿国风馆位于弘祥文创园独栋区,国风馆东方美学的气质,给颇具工业气息的产业园添加了几分时光的印记,以及薪火不息的华夏文明之美。走进“融懿国风馆”,极具匠心和创意的非遗文创产品令人眼前一亮,古典与新风,传统与时尚,在这里以和谐的方式邂逅相遇。

馆内有典雅端庄的京绣,“五大名瓷”之首的汝窑,有“金与火的艺术”之称的花丝镶嵌,被誉为年宫廷艺术传奇的景泰蓝……每件非遗文创作品都链接了非遗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手艺人和青年设计师的艺术灵魂,每件作品将产品的功能性、实用性与文化性、艺术性充分兼容,诉说着历史与文化的美丽故事。

据强振民介绍:“文化是一个城区的灵魂,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州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随着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地位的确立,文化创意产业这几年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我们正在和园区进行积极规划,进一步将融懿国风馆打造成通州特色文化打卡地,吸引更多的市民前来欣赏、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感受这些非遗文创产品的魅力。”

除了在弘祥文创园内设置融懿国风馆,据小创了解,今年6月份,“何所有·融懿国风馆”非遗美学空间在哈尔滨松雷商场南岗店盛装启幕,将大美非遗带到了哈尔滨,通过非遗文创产品展示、体验、售卖等多种方式,向市民及游客诠释古老非遗与当代设计碰撞融合下的生活美学。国风馆一开馆,便得到了当地市民的喜爱,成为了当地网红打卡地。

打造非遗教育品牌实现非遗“活态传承”

非遗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教育和传承。融今文化一直在非遗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上不断深入,积极推进非遗的社会化普及、生活化融入、国际化表达,打造“融懿学堂”教育品牌,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融懿国风馆内的青少年手艺教室定期开放传统手工艺课程孩子们可近距离接触、体验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非遗文化,浸入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非遗的兴趣,以“传承+创新+美育+技艺”的方式,培育工匠精神,传承大美非遗。

据强振民介绍:“我们和非遗传承人、独立艺术家和行业专家进行合作,建立了专业的课程研发团队,目前已开发出37门非遗及手工艺类课程以及相对应的环创空间、教育装备。公司还为‘一带一路·国家人才培养计划’研发系列非遗课程,中英双语开发教材教案、教研设备及教具,推动对外文化交流。目前,我们和多所中小学、职业学校、教育机构等合作,为其进行专业的非遗教育课程研发。”

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融今文化在非遗教育领域率先推出了四维标准化体系和“一体、双承、六艺、十力”的培养体系,在教材、教具、师资培训方面形成标准化,同时在业内率先提出打造非遗课程内容与版权输出平台,推进建设面向C端用户的线上知识付费平台,和面向培训教育机构等B端客户的商业模式。

公司还针对成人、爱好者的需求,开设相关体验课程,组织公益讲座、非遗雅集和文化沙龙等,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推广非遗的社会化普及,激发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培育工匠精神,传承大美非遗,真正实现非遗的活态传承。

强振民介绍说,融今文化创始人、CEO殷丽莉在公司内部会上曾说:融今文化承担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承非遗传统技艺的使命,我们要饱含对传承创新事业的深情、对优秀传统技艺的热爱、对大国工匠精神的敬畏,弘扬好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创作出新消费时代深受大家喜爱的文化产品,培养更多优秀的年轻人成为非遗爱好者、传承者、推广者。

非遗有着能够保存并延续的文化价值,我们要寻找的是能够在未来持续焕发热量的光芒。手工饱含温情,创意深藏热爱。非遗在传承的同时也需要创新,在设计的赋能下,找寻中国文化的基因,与当代审美更加紧密结合,走进大家的生活,让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融今文化表示,公司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将始终如一地以“让大美非遗融入现代生活”为使命,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现代潮流融于非遗技艺,将非遗文化注入时代课题,不断开创时尚非遗的新潮流。

文/王琳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