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疑问在机构里训练的东西真

关于孤独症儿童家长的疑问:“在机构里训练的东西对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真的有用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有用!”

能够理解为什么会有家长有如此疑问?一方面,孤独症是一种广泛性发展障碍,孤独症儿童给人的印象就是躲在角落里、一个人玩的孩子,他们不听、不看,不以别人的意志为转移,送到机构时什么样,训练了很久以后似乎还是那个样;另一方面,儿童进行的是桌面教学,局限在个训室里,使用的教具以卡片为主,有时候在一个老师面前表现很好,换个老师或回到家里就像变了个人,什么都不会了。

儿童进步缓慢,让家长看不到希望,所以怀疑机构训练的东西可能并不能帮助孤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各种机构包括环境、师资、技术、理念在内存在较大差异,家长们如果不能深入清楚了解所在机构的情况,也会引发这种焦虑。那么,如何让孤独症儿童的家长消除疑虑,充分信任自己的康复治疗师,家校通力合作,共创孤独症儿童美好未来呢?

一、相信康复训练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

特别是那些自己的宝贝刚被确诊为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家长,他们爱孩子心切,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最好的资源,又因为孤独症的知识不够普及,给一些“神奇疗法”钻了空子,让一些新手家长在没有科学依据、没有数据支撑的、打着“治愈”幌子的疗法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耽误了孩子最宝贵的康复训练黄金时期,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做为根正苗红的特殊教育师范生,出于职业道德,我们的导师让我们工作后务必提醒家长:凡是打着“治愈孤独症”幌子的说法都是骗子,请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目前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药物和技术可以根除孤独症带来的症状。最被专业人士推荐的就是在诊断后立即进行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依据应用行为分析疗法ABA对儿童的行为进行干预。有经验的家长一定听说过强化物、回合操作、行为塑造、消退法等专业名词,这些都是孤独症日常干预的必备知识点,尚不清楚的家长可以参考《行为矫正——原理与方法》进行学习。相信结合孤独的儿童家长的身份、最了解孩子的人以及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你一定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孤独症康复治疗师”。

事实证明,业界很多专业人士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孤独症儿童家长。不要再等啦,开始学习吧,只有自己懂得更多,才能在选择机构时心里最清楚什么样的机构?什么样的训练?最能帮助孩子。

二、家校沟通,家长参与到训练中来

在接待新生时,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带孩子来训练的是哪位家长?在我们机构里有两类孩子,一类是智力障碍,包括唐氏综合征、智力落后、发育迟缓的孩子,这些孩子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带的;另一类就是我们的孤独症儿童,孤独症儿童由爸爸妈妈带的比较多,尤其是妈妈带的多。

对于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来说,一名有学习能力、沟通顺畅、态度积极、重视家庭干预的孤独症儿童家长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康复效果。我们会强烈建议孩子由年轻的父母来带,因为孤独症的康复训练不仅是机构里的3个多小时,更不是把孩子完全交给康复治疗师。而且一些训练方法也不像教普通儿童一样,一些急于求成的家长甚至要求康复治疗师如何进行训练?训练哪些内容?所以向家长普及正确的训练理念也很关键,而我们很难向爷爷奶奶说清楚,为啥不教他们孙子读书写字?

家长们需要明白,孤独症儿童最大的障碍就是刻板,刻板的思维方式影响儿童的方方面面,他们拥有正常的智商,但却表现的学不会,不理解。他们也不是单纯的“不会”,而是因为刻板让他们表现的不会,他们“会”,而且满脑子知识,只是缺乏表现出来的能力。而机构训练的目标就是开发孤独症的各种关键能力,让他们的知识有输出的通路。这是求质的变化,而不仅是量的积累。

有些孤独症儿童能说会道,会写字,能读书,但他们缺乏社交能力,可以说,再让他们认字、读书,对他们的症状没有任何价值,还不如教会他们与人打招呼。家长在明白训练是开发能力后,需要接受大量回合,长时间重复训练的几项内容正是开发儿童能力的关键,等到所训练内容达到连续三天正确率达到%后,也就是目标能力建立以后,儿童会在一个层面上发生变化,快速上升到另一个能力层面。

而这些情况,康复治疗师需要提前和家长沟通清楚,才能取得家长的配合,不然家长不会明白。更何况,即使康复治疗师说了,在孩子没有出效果之前,家长不一定会相信康复治疗师所说。那么最好请家长参与到课堂训练中,让家长清楚教师每天都在做什么,让他们亲手操作一下,体会一下看似简单的任务,儿童为什么就是做不好等等。

孤独症的康复训练有时会非常缓慢,但只要熬过了漫长的寒冬,就一定会迎迎来明媚的春光,尽管下一个寒冬也会逼近,但谁的人生不是如此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