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分钟只学了148秒,最后以上厕所终

“自主学习能力”从未像现在一样被广大的家长们所认同。

尽管在过去我们也都会认为这个能力很重要,但经历过延迟开学、停课不停学的检验之后,无数家长切身体会到了孩子有这个能力和没有这个能力差异,毫不客气地讲,孩子如果在这方面存在不足的话,真的能给家长带来无尽暴击……

一位网友发了一个视频,视频统计了孩子9分钟自学的状态。

1、认真学习环节,用时16秒。

2、敲击墙壁环节,用时10秒。

3、摇门力量训练环节,用时1分31秒

4、继续学习环节,用时1分21秒

5、哼唱环节,用时1分30秒

6、继续学习环节,用时51秒。

7、思想遨游环节,用时42秒。

8、肢体运动环节,用时1分38秒。

9,沉思环节,用时9秒。

10、终于做出了终极抉择——上厕所。

最后网友统计了这9分钟孩子学习的时间分配……

看过视频能忍住不笑的家长我不敢保证一定没有,但是我绝对相信会有无数家长表示家里也有同款。

其实自主学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关键问题在于我们怎么去做。

这里我就分享一下我对这个能力培养的一点心得,都是我在实践过程中的总结,希望能够给各位受此困扰的家长带来一些帮助。

1、从保护好好奇心开始

“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苏霍姆林斯基

任何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之后都会对几乎所有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包括“学习”在内其实也是一样的。

我有朋友有一次跟我分享了一个视频,才两岁的二宝看到姐姐每天在那里认真学习,自己也开始模仿着姐姐拿着书和笔在边上老老实实坐着“装模作样”去“学习”,你能说是二宝好学吗?与其说好学不如说好奇会更准确一些。

其实包括我们在内,在初期接触“学习”这件事情的时候都是感觉很奇妙的。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外部的影响,比如因为学习的质量尤其是成绩的高低等影响了我们在学习中的体验感,甚至慢慢地学习竟然成为了我们不快乐的原点,所以导致了很多孩子不知不觉中就开始排斥、抵制学习了……

举个学英语的例子:

如果我们给孩子学英语的初期是通过绘本、动画、角色扮演、配音模仿以及借助一些教具的方式进行的纯语言学习的模式,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太可能排斥的,而且可能还会很好奇为什么会通过这些方式能够让自己知道很多的、学会很多。

但是如果我们开始引入“考核”,开始要求他们去“背诵”,并且会因为他们达不到我们的要求而给予他们一些惩罚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慢慢因为讨厌被惩罚而去迁怒于英语学习这件事情。

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孩子们还没等到上学他们的很多好奇心就因为我们的各种干预、引导而被终结了。

比如当下非常普遍的“超前教育”。

孩子们没上学之前就要学很多的上学之后才会学的内容,其实本来是没太有问题的,但是由于很多家长把这件事情变得功利化了——大人们往往更容易注重的是学习的成果,而不是学习的过程,这就使得很多孩子还没上学就已经开始不同程度地“厌学”了。

只不过是因为他们还太小,还没有足够能力跟父母们“对抗”,所以一直会压抑这种负面情绪,直到他们变得越来越大,尤其是进入“叛逆期”之后,这种负能量的东西就会完全释放出来。

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如果你的起步比较早,比如孩子还没上学,比如孩子还只是低年级,那么一定要尽量去减少那些孩子因为学习效果不佳而给予他们的负面影响。

例如孩子成绩不好这件事情已经是客观的事实了,它不会因为我们的火气是否够大,不会因为我们是不是要给孩子一顿惩戒就能够马上改变的。而如果这个时候我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6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