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渣宝宝福音用三种方式做食育教育,孩子乖

导读:身边有些孩子吃饭困难,每次跟妈妈聊到这些,她们都会说,我们家有个“饭渣”宝宝,别提多愁人了!为什么宝宝吃饭这么困难?主要是没有做好食育教育!

01、三种方式给孩子做好食育

什么是食育教育?食育教育是培养孩子良好饮食习惯的教育,也是从婴幼儿期,就给予其关于食物、餐桌礼仪、食品等相关知识的教育。食育教育的鼻祖是日本,现在我们国家也慢慢在渗入食育教育。

1、带孩子进厨房

很多妈妈抵触孩子进厨房这件事,觉得太危险了,不想让孩子参与其中。事实上,在蒙氏教育的理念中,儿童是通过“工作”来发展心灵内部世界的。

如果你愿意把厨房稍做改造,加一个矮桌子、放一把小凳子,准备一套儿童用的厨房用具,厨房会成为家庭中的“蒙氏早教课堂”,他对食物的渴望,也会翻倍增长,参与其中的成就感,在餐桌上会展现出来,你会发现,孩子喜欢自己吃饭了,爱吃食物了,根本不用你去费劲劝饭了,他对这些食物有了天然的好奇心。

2、带孩子去菜市场

带孩子去菜市场,是实在太美妙的一次经历了。我几乎每周都会带孩子去2-3次菜市场,在我需要买菜他刚好在身边的时候。

对于我来说,让孩子去菜市场是为了让他亲自摸一摸,闻一闻,那些还没被加工的食物。而孩子则觉得,菜市场是一个“新奇”的世界,那些摆在货架上的食物,则成了他探索的重点。

西红柿、黄瓜、土豆,看到什么都很好奇,希望把它们装到菜篮子里,带回家去“魔法厨房”加工成美食,端上桌子。

3、了解食物的价格

不同的食物和不同产地的食物,价格有不同。商贩那里还会有不同卖相、大小的食物,价格也不一样,这对孩子是一种经济教育;跟商贩讨价还价的过程,则让孩子习得社交方面的知识,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02、食育,是一种早教方式

《食育:让孩子好好吃饭的家庭教育课》中作者写道:食育的领域十分广泛,涵盖食材、烹饪、社交、文化、艺术和科学等部分。

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身边不少妈妈说,给孩子报班吧!看看上什么早教班,开发一下大脑。我也带着孩子去过,但后来,我发现,早教班的很多知识,只是空洞的说辞,孩子听不太懂,回家来也很难跟父母说。

后来我想,不如用食育的方式教育孩子吧!反正我们一日三餐都要吃饭,用食物作为早教的教具,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运算能力等,也不比大几万块钱的早教班差很多。

我看到了一本书《食育:让孩子好好吃饭的家庭教育课》,作者是一位二胎妈妈,同时还是营养师。她在书中把理论知识和大量案例结合在一起,生动阐述了,如何用食育给孩子做早教,餐桌上有哪些礼仪?如何培养孩子健康饮食的习惯等等,和我的观念不谋而合。

这本书既能解决孩子吃饭难的问题,又能帮他们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能提升幼升小的7大能力,从早教到厨房,从菜市场到大自然,书中的内容贴合生活,家长看了以后就能拿来给自己的孩子做食育教育,非常推荐了!

据全国7医院数据显示,我国学龄前儿童中19.1%存在营养不良,也就是大约5个里面有1个。这些都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关,也和食育有很大关系。是迫在眉睫需要家长重视的问题。

想要收获能吃、会吃、爱吃饭的宝宝,就跟我一起读这本《食育》书,让你的孩子,也能爱上每一顿饭菜,让食育成为家庭教育的核心。现在有活动仅29.9元,比某当大促还便宜,需要的父母戳下方链接即可带走!

结语: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孩子的饮食习惯做好了,不仅有利于营养吸收,还对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孩子认识食物的重要性,不浪费、不剩饭,爱上每一顿饭菜!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