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教具,点亮课堂,激发思维我校三位教师

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http://www.bdfyy999.com/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培养提升中小学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东省教育厅举办了“年广东省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我校积极参赛,获得优异成绩:许佳琳老师获一等奖(汕头市仅一人获一等奖);郑佳、林曼虹老师均获二等奖。

各位教师从作品原理、制作方法、使用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具改进要点等方面对自制教具作品进行了深入解析,评审专家亦从多个方面对教师作品进行细致的考量,旨在评选出能够解决实际教学中的问题、优于预期教学目标的优秀自制教具作品。

01

离心运动演示仪

作者:许佳琳

作品简介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在合外力突然消失或者合外力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将做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利用生活中的常用材料和相关仪器,结合智能手机的慢拍摄功能和motionshot动态镜头的捕捉轨迹,设计制作出离心运动演示仪。

将完全相同的两物体放在同一圆盘的不同轨道上(如下左图),增大转盘转速,轨道半径较大的物体合外力最先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故其合外力最先不足而脱离轨道做离心运动。

将两质量相同的物体放在同一圆盘同一轨道上(如上右图),保持所需向心力相同,在白球的底部黏上一块小海绵,则合外力小的黄球先发生离心现象。

小球表面涂上润滑油,在绳子的牵引下做圆周运动,当电磁铁将重物吸起,绳子的拉力突然消失,可观察到此时球沿切线飞出。

在圆盘上滴上几滴红墨水,加速转动转盘,当合外力不足时,可观察到墨水将渐远离圆心,并在圆盘上留下一条曲线的轨迹,从而纠正学生“物体都是以切线离心”的错误前概念。

获奖

感言

这次参加广东省优秀自制教具比赛是一次宝贵的历练,在准备比赛过程中的学习与交流、体验和成长是此次参赛最大的收获。非常感谢学校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这样一个发展自我的机会,接下来我将带着在比赛中所获得的宝贵经验,用创新的教学思维探索教书育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02

正余弦式交变电流

演示仪

作者:郑佳

作品简介

本仪器用于演示正余弦式交变电流的产生及波形。主要原理是线圈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场方向的轴转动,产生感应电动势。

本仪器主要分两大部分,其一是正余弦交变电流的产生部分。用亥姆霍兹线圈,构造匀强磁场;改造线圈骨架、光轴并在骨架绕上漆包线,构造可以转动的线圈;用调速器与直流电动机,实现线圈转速的可调与速度均匀;用联轴器连接电动机与光轴。其二是电压的输出部分。在光轴上连有电刷,分别接上灵敏电流计,或电压传感器与朗威实验平台,实现电压输出。

主要特点有:用传感器等实现波形的实时可视化;利用调速器以及洛伦兹力演示仪的励磁电流调节,实现可控制变量;利用高中实验室普遍有的洛伦兹力演示仪中的线圈部分来构造匀强磁场,大大降低了购买昂贵的亥姆霍兹线圈的成本。

获奖

感言

一个原理看似简单的实验,在搭建仪器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往往也正是这些问题,让整个设计和制作过程变得丰满有趣。作为物理教师,当用自己设计制作的仪器,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哪怕只有一点点,都感觉到满足。感恩有这一次比赛,促进我对教学有更多思考,感恩学校和科组给的参赛机会,感恩在实验中帮助我的伙伴们!

03

光的全反射演示仪

作者:林曼虹

作品简介

一直以来,有关光的演示实验令许多教师望而却步,最主要的原因是受自然光影响,实验现象难调节,实验结果不明显。在光的全反射这一节中,如何直观的展示光的全反射是本节实验教学的重难点。我通过对当前多款演示仪器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尝试,制作了一款改进的水中光的全反射现象演示仪。

主要设计亮点是调整仪器尺寸,选用大功率绿色激光,增加可移动法线和旋转臂,力求方便教师演示和讲解。并且从传播介质着手,利用丁达尔效应,实现自然光线下也能观察到明显实验现象。改进后的全反射演示仪器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均十分清晰。调整旋转臂,可实现光从空气入射水中及光从水中出射到空气中,对折射现象和全反射现象均能进行演示。

获奖

感言

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机会参与到自制教具比赛中,也感谢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是我自己很重视的环节,但受限于实际的情况,有时并没有合适的实验器材,这时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教学仪器的制作中是个不错的选择,这个过程不容易但受益良多。希望以后依然能坚持初心,设计出更多好的自制教具。

金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潜心教研,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既遵循课标要求,又在教学实践上不断创新,让学生更好理解抽象的理论观点。巧心设计的教具集聚了老师们的教学智慧,化作通往知识彼岸的便捷快车,搭载金中学子驰骋向前。

供稿、编辑:教科室

更多内容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