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师资绝绝子孩子教具操作有问题,蒙氏

玛利亚·蒙特梭利说:“主导本能来源于生命的创造,它决定所有物种的生存。”▼

观察记录是蒙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观察,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看”。

在蒙特梭利教育过程中,老师经常会在教室里观察孩子的各项活动,并把每个孩子的一些行为表现记录下来,这一行为被称为“观察记录”。

蒙氏老师的“看”并不是单纯的看,而是从知识、意识层面上地深入观察,通过“看”(观察)得知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了解孩子的需求与兴趣……

如果没有观察,就无从得知孩子到底发生了什么。

观察帮助老师了解孩子能做什么,准备做什么,需要什么,并思考孩子的这些需求在现有的教室环境中是否得到满足。

通过观察孩子工作的表现,决定老师是否需要介入及何时介入。

比如两个孩子在合力做工作,突然就有了分歧,我们可以先听一听他们争吵的内容,如果我们发现他们就要动手打起来了,那就需要立即制止,不能等待。

如果发现他们或许可以自己商量出解决办法,则可以给他们一定的自由,让孩子自己解决,老师不需要着急介入,当然前提是老师要在一旁默默地持续观察着。

总的来说,就是要看3个原则。▼

1、当孩子的出发点和动机是正向的,且不伤害自己和他人,不破坏环境,老师不需要干预。

比如:小朋友选择了一项工作,在操作时遇到了困难,可是并没有向老师求救,而是自己思考起来,一遍一遍重复,找到了正确操作教具的方法。

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孩子独立、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也没有滥用我们的教具,那我们就不要去打断他。

2、当孩子的动机是不好的,且伤害到自身及他人,老师需要介入,防止问题严重化。

比如:孩子对教具非常好奇,上课时,老师刚把教具拿到课堂上,孩子就去动手摸,并兴奋和小朋友们说话,这时老师就需要及时干预。

可向孩子们提议:一起观察教具,等会儿会邀请大家一一分享,吸引孩子回到好的状态上来,不耽误课程进度。

3、孩子自己没有能力解决的,则老师需要介入,给予正确引导。

当孩子在做个某件事情时,遇到了困难,自己也没有能力解决,老师一定要及时介入,并为其提供解决方法,让其尝试自己解决。

比如:孩子将花生或者其他物品洒落在地,自己一人无法整理,在一旁不知所措时,教师就需要在一旁指导孩子整理物品以及打扫的方法,并观察孩子是否整理到位。

在此过程中,不建议老师直接上手帮忙。倘若教师太过“勤奋”,这样做会使孩子失去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机会,也会使其自信心受挫,久而久之产生“习得性无助”。

作为蒙氏教师一定要记住,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只在孩子真正需要时介入,并在合适的时间退出。

介入是对幼儿有力的支持,是帮助幼儿重树信心的有效方法。同时,我们在与孩子帮助时,也需要看他否愿意接受,尊重双方的意愿。

暑假即将到来,为了满足幼儿园教师利用好这个时间,好好提升自己业务能力的要求,跨世纪特意为大家呈现以下精彩的线下培训课程。▼

培训安排(郑州站)

序号

培训项目

天数

时间

限额人数

1

蒙特梭利2-3岁托班培训

6

7月16日至7月21日

80人

2

第期蒙特梭利全程培训

14

7月15日至7月28日

3

蒙特梭利课程设计培训

5

7月18日至7月22日

4

国际形象数学培训

5

7月31日至8月4日

80人

5

亲子教育招生+实操培训

4

7月27日至7月30日

6

感统训练招生+实操培训

4

7月31日至8月3日

7

第期蒙特梭利全程培训

14

7月30日至8月12日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快速购课,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