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羊城派」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钢
“未来,还要我们的陪伴机器人上增加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的功能。”来自汕头聿怀实验学校的何妍这样说道。11月27日,第十届广东省创意机器人大赛在广东科学中心圆满落下帷幕。从全省大规模线上预赛中脱颖而出的38支中小学参赛队伍在线下展开激烈角逐,最终广州市天河区龙洞小学的龙小日进日新队、阳江市阳东区第二中学的阳东二中1队、清远市华侨中学的侨中狮王队等队伍崭露头角,获得大赛一等奖。
AI陪伴机器人主题创意新
本次大赛是广东科学中心与广东省科技馆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一项面向中小学生的全省性竞赛活动。大赛紧跟时代热点,以“AI陪伴机器人”为主题,引导学生紧贴人工智能技术在日常生活的应用需求,紧跟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创设老人、儿童等人群缺乏陪伴的场景,创造解决陪伴需求的“AI陪伴机器人”。
参赛队伍作品创意十足,围绕“AI陪伴机器人”主题,在航天、医疗、娱乐、家居、服务等生活、生产领域进行模拟或实际应用。选手们有的聚焦航天员心理健康管理,创作了航天陪伴机器人;有医院“被扎手指”的负面情绪,创作了“儿童末梢采血(扎手指)陪伴机器人”;有的专注于自闭症儿童陪伴,创作了“一起陪伴‘星星的孩子’”;有的着重于人文关怀,努力让旅人对陌生环境有一丝温暖,创作了“机场陪伴机器人”。
据了解,大赛分为基础型和编程型两种类型,每类设小学组、初中组和高中组,共6个组别。从机器人技术、外观、综合三个层面,考查参赛师生科学研究、材料制作及整理、技术展示、创造性思维表达、临场发挥等能力,提高师生科学素养,引导师生在科学价值取向上有更高的追求。
线上线下结合参与范围广
本届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分为预赛和决赛两部分,受大赛规模限制,经层层推荐、选拔,最终共有来自全省19个地市及澳门地区的所学校、支队伍、名师生成功晋级决赛。线上比赛于11月15-21日开展,通过评审和问辩两个环节,共选出38支队伍经过层层选拔进入线下角逐。
活动当天的线下角逐以实践操作和技术比拼为主,包含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重点考查机器人组件拼装、电路连接、作品展示推广等能力。参赛选手需对原作品和相关技术有相当深入的了解和足够的想象空间,才能做到游刃有余。选做题则为纯技术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在比赛现场才公布的保密题。重点考查参赛选手们对相关硬件、软件的掌握程度,需要选手们拥有强劲的技术迁移本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才能从众多高手中胜出。
馆校联动研发教具教案
据介绍,机器人的多学科性特点使得机器人非常适合成为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载体。但国内机器人教育活动形式偏少、设备昂贵、师资匮乏,商业化、模块化、高端化等现象明显,不利于大多数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普及。
为突破这一瓶颈,促进我国校内与校外、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科技教育体系的建立,广东科学中心联合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创设“创意机器人”教育主题,作为面向中小学生的教育机器人的一个分支体系。立足科技馆牵头自主研发由分立元器件组成的具低成本、易普及、易操作等特点的机器人教具教案,以STEAM(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教育理念为引导,除实现一般意义的机器人教育功能外,预留很大的创意设计制作空间,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大赛最后评出一等奖32项,二等奖51项、三等奖82项、优胜奖项、港澳特别奖1项以及园丁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项。(更多新闻资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