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室中的课桌椅也在悄然发生演变。可以讲,如今教室中的课桌椅,无论在材质、形制还是功能定位上,都与过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作为再朴素不过的教学用具,这些变化不仅体现在桌椅本身,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国教育装备的变迁,是国家教育体系日益完善的缩影。
01
纯木→钢木→硬塑
学生课桌椅的材质“进化”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在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我国在课桌椅用料上一直采用传统的纯木制造,且课桌大多是双人式的,很少有学校具备单人单桌的条件。座椅也多是长条木凳的样式,坐上去既窄又硬,舒适性根本无从谈起。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学校在办学教学条件上有了明显改观,学生的课桌椅逐渐由双人转向单人,长条木凳也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单人座椅,坐感更为稳定且舒适。此外,这一时期课桌椅的材质用料也迎来重大升级,东部沿海等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开始学习国外制作工艺,采用钢木结合的方式制造。
这种潮流带动下,学生的课桌椅进一步变革发展,材质及设计理念都与此前有显著变化。桌椅的制造大多以钢木结合的方式设计,即桌架、椅架等支撑部位采用钢材,桌面和椅面继续沿用木质。值得一提的是,此时已出现桌角带有防护措施的圆角设计,有效避免撞伤学生;座椅也能根据学生身体特征进行人性化设计,外形更加美观,舒适度也有所提高。
新世纪后,学生的课桌椅在材质上继续突破创新,出现了以塑钢等混合材料为主的制作工艺。课桌椅随之进入以硬塑代替铝合金时期,采用强度和耐久性更好的聚乙烯或聚丙烯作为主要材料,不仅具有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刚性,还具备木材良好的韧度及弹性。并且,得益于用料的升级,桌椅设计更加人性化,结构由过去的固定式升级为可调节的升降式。
为了更好的生产制造,工信部于年对课桌椅的分类、具体技术要求做出进一步的详细规定。其中按材料将课桌椅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包括木制课桌椅、钢木课桌椅、塑钢课桌椅以及混合材料课桌椅。
因此,从材质用料角度,我国课桌椅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早期纯木制造→中后期钢木合一→新时代硬塑复合。在经历纯木材料、钢木材料两个阶段后,以塑代木、以塑代钢正成为当下课桌椅制造的主流趋势,兼具金属的硬度、强度和刚性以及有良好弹性及耐疲劳性的复合材料,愈发受到各类桌面、椅面、靠背的青睐。
02
从聚焦学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