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中历史课不是地理课,历史教师也不是地理教师,不同学科有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特色。因此,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要适度。史地整合的目的是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历史教学中,要以历史学科知识为主,中间可以穿插地理及其他学科的知识,要把握好扩展知识的度和量。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史地整合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践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史地整合可以更好地践行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使学生建立起时空观念。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年版)》中,将原有的“三维目标”转变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其中就包括时空观念。历史事件是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下产生的,特定的空间往往是地理环境、地势特征以及地形特点等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地理条件。因此,必须重视史地整合,强化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在介绍某个历史事件时,需要交代其具体发生的时间、地点,引导学生着眼于时间与空间进行考量;要利用历史年表、地图等直观教具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总结并加以描述;要把握历史事件时间与空间之间的联系,将中国与外国、中国近代与现代之间建立起联系,培养学生形成看问题的整体思维。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翻开任意一版高中历史教材,很多知识都与地理有关,例如,燕京指的是现在的北京,临安指的是现在的浙江杭州。一些教师往往对自己不清楚的知识点一带而过或者避而不讲,但是学生可能会产生疑问,形成问题的累积。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培养综合性人才,如果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有限,就很难实现这一培养目标。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册教材为例。教科书中增加了许多关于各种战争形势图、路线图或是示意图等。历史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识图认图能力和一些基本的地理常识,就不能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历史信息,以致学生无法形成正确的认知,甚至还有可能导致历史知识点的混乱,带领学生去感受历史的情感与独特魅力自然也就成为空谈。中学历史教师光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掌握一些不同学科的基础知识,比如,语文、政治、地理学科等等,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专业能力和素养。有效的史地整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
(三)有利于适应高考改革
高考文综试卷更注重学生多视角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对题干信息的整理和提取能力,考查学生是否能够提炼出题干中真正要表达的含义。以前的高考只是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