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塑传承泉城文化,济南泥痴要捏出7

北京白癜风医院那家好 http://www.znlvye.com/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于悦实习生董一扬

每一件陶塑作品都是时间与技艺的打磨,背后承载的是一代手艺人的情感与寄托。泉城济南有一位坚守泥塑陶艺近二十年的“泥痴”匠人,他将传统文化融入陶艺创作中,通过自学的手艺和作品讲述齐鲁圣贤、济南故事,推广泉城文化。

每一件陶艺作品都要有近百道工序

在传承人王令涛手中,每一件陶塑作品的诞生都不会少于几十道工序,最基础的泥料原材料就有十几道工序来完成,像最初的选土、筛制、磨粉、澄浆、晾制、炼泥......单纯泥料的制作就十分繁琐,然后再通过构思,选材,塑造、初步创作、出形、修胚、晾制、精修、素烧、打磨以及涂釉、烧制等等传统工序,才能最终将作品完美呈现出来。

传统工艺所使用的工具也十分复杂,有时能达到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传统的工具王令涛都会自己亲自制作,看着不起眼的竹木棍,牛角梳,经他的手打磨雕刻出来,都是很好的工具,用他的话说,叫用着“得劲”。

对王令涛而言,最擅长的是创作传统历史的先贤人物、捏塑头部肖像以及漫塑(将漫画的表现形式用于传统泥塑展示出来的一种雕塑手法),因为人物瞬间的定格往往更适合大众情感的表达。疫情期间,为了展现全民的抗疫精神,创作了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奔赴武汉的瞬间全身肖像,这也是独一份没有使用模具的陶艺作品。他想用这种手艺人的特有方式向疫情之中涌现出来的无名英雄和白衣天使致敬。

“泥塑跟陶塑实际是相通的,如果将泥塑通过传统的手法制作完成,经过掏空内芯、晾干,再烧制就可以成为陶,不经过烧制就是泥塑,需要添加彩绘来完成作品。但是现在,每一件作品我基本都会烧制成陶塑,因为泥土经过了烈火的历练,有质感的表现,亲近自然容易让人接受,而且结实,经过了一千二百多度的高温,比秦朝时期制作的兵马俑烧制的温度都高。”王令涛说,如今他每年创作的人物作品能够达到几百件,研学教具作品几千件之多。

“三分天赋,七分努力”,厨师跨界做泥塑

“三分天赋,七分努力,坚持到现在,一切都源于热爱。”说起做陶艺,王令涛其实是跨界转行过来的,起初他还只是山东首家五星级酒店厨师,雕刻的都是后厨的水果、蔬菜,因经过精心雕刻后无法长期保存,浪费时间精力,源于长期的研究摸索手工艺各种技法,后来突发奇想用泥塑来制作代表山东的“一山一水一圣人”齐鲁文化或许更好,既是传统技艺的传承,又是一项非遗项目的推广,况且当时泥塑在餐饮台面的展示和利用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在曾经涉猎的面塑、糖艺、果蔬雕刻的同时,他最感兴趣的还是泥塑雕像,于是便辞去了当特级厨师的岗位,转身投入到学习陶艺的道路。

从年开始雕塑,王令涛就对泉城文化格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