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让孩子们

        

“过去,我们的体育课教立定跳远、跑步和引体向上,孩子不愿学。到最后,上了12年的体育课连一个运动项目都没学会。等我们到了四五十岁,多数人参与锻炼还是在走路、跑步,很少组织一个足球、篮球和网球队。因为这些体育运动技能,大家在体育课上都没有学会。”这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心中的一块“心病”,此前,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的这番话发人深省。

基于此,从年起,上海17所高中体育课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打破传统年级、班级界限,按专项开课、按兴趣编班、按水平分层,实行小班化教学。积累经验后又将体育课程改革的触角向小学、初中延伸。年,“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启动,全市选定了16个区(县)的22所小学和23所初中作为试点学校。年7月,试点范围进一步扩大,80所小学和80所初中成为第二批试点学校。

变化随之而来:上海的体育课堂变化了,“小学体育兴趣化、初中体育多样化、高中体育专项化”的课程改革下,学生们开始喜欢体育运动,也爱上了体育课。体育育人的价值随即体现,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提升。一代代体育教育者和所有家长最为期待的,正在体育课堂中悄然发生。

小学:感受运动的乐趣

化身“超能兔”,给“牛伯伯”送蘑菇,手中的小小软垫一会儿变身山洞,一会儿变身小溪,一会儿变身“飞车”……在林苑小学一年级体育课上,枯燥的“单脚跳”和“双脚跳”训练,变成了一场欢乐的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金山区朱泾小学,体育课也把游戏的元素植入教学中,创编了各类有趣的体育游戏:跳远、足球、前滚翻、侧手翻、快速跑、投掷、攀爬等游戏八类七十二项,做到动静结合、轻松愉悦。学校还有一个充满了童趣的校本课程《happy排球》,课程将排球的基本技术以游戏的方式呈现,让排球成为了全校普及的一个项目。

在浦东新区林苑小学,体育老师带着学生穿越变身为一只只勇敢的超能兔:勇敢的小兔子在采蘑菇、送蘑菇的路上遇到了各种困难,它要靠跳跃来跨越障碍,跳过池塘、走过独木桥、穿越山洞、开火车……

一堂课下来,学生们早已大汗淋漓。每个孩子手腕上运动手环的信息传递到老师的检测仪器上:平均运动强度达到了1.5。这一运动强度指标,完成了一堂体育课中等强度的标准,还有1/3学生的强度超过了2.6,班里几个“小胖墩”的运动强度指标也达到了1.9。原本一堂单调枯燥的“单、双脚跳跃方法”学习课,在欢声笑语中轻而易举地达到了教学目的和效果。

交大附属实验小学的体育游戏

从试点以来,林苑小学的体育与健身学科组开发编写了十几个别出心裁、令学生们趋之若鹜的体育课程:变身变形金刚,学习走与跑的不同姿势;装扮不倒翁,练习前滚翻;在《连连看》课上学习武术中纵叉、横叉基本技能……

上海市特级校长、特级教师徐阿根对这样一堂堂充满了童趣的课程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上海正在进行‘小学体育兴趣化’的体育教学课程改革,但并不是说体育课内容可以脱离教学内容,光选孩子觉得‘好玩’的就可以,”徐阿根说,“如何把大纲里的内容赋予更多形式上、教具上以及环节设计上的趣味性,其实更考验一位体育老师的能力。”他举例说,如果学投掷,摒弃以往教学的“抠动作”,而加入故事情景、改变我教你看的教学方式,能引起孩子们更大的兴趣。

前不久,上海市教委对第二批试点学校进行了评估。专家们认为,大多数的试点学校都坚持“抓住体育课、不放活动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123.html